这题字,这章,全是乾隆干的缺德事啊!!还不是一回弄的呢,没事就把这画拿出来写两笔,扣几个章
皇上关起门来吞云吐雾,不闻不问,不知不觉。
丝毫不顾立储之事,牵动着整个京城,乃至天下。
直到理亲王牵头,怡亲王、诚亲王、履亲王、庄亲王、简亲王等,带着一众郡王,贝勒,宗亲,旗主,二品以上大臣们齐至御前。
几个阿哥也在其中,只是进门就跪,做足了孝顺儿子的姿态。
面对骨瘦嶙峋,形容枯槁,犹如活尸一般的皇上,心中难免有些动容。
皇上再昏庸,也分得清善意恶意,将这些人的野心、同情、不屑、贪婪、欲望尽收眼底,再加上没看见自己最亲近的弟弟弘昼,不由得冷笑出声。
“少用那种眼神看着朕,朕是天子,享受了你们一辈子也享受不到的荣华富贵,即便是病了,死了,也不是你们能比的!”
念在储位不定,又没剩几天了,众人并未反驳皇上。
头铁的理亲王率先站出来,言语直指立储,让皇上为了江山社稷早做决断,莫要任性妄为,断送了大清基业。
理是这么个理,话说的着实难听,皇上气的嗷嗷咳嗽,恨不能一鞋底子拍丫脸上,九五至尊之位,岂容他人觊觎。
可自己的身体自己知道,为了缓解病痛而赖上的福寿膏,最近也只能得到短暂的轻松。
回想这些年都做了什么,发现竟处处都是遗憾。
青樱死前在冷宫的地板上,咬破手指写下‘兰因絮果’四个字。
孝贤皇后临死前,说自己刻薄寡恩,冷情冷性,被自己骂的死不瞑目。
长子永璜,不足二十四岁,因为自己的忌惮和苛责,郁郁寡欢,心神郁结而死。
还有谁来着?对不起的人太多,甚至想不起来都有谁也是够讽刺的。
可叹临死了,却连紫禁城都回不去。
更别提,曾经想要效仿圣祖爷南巡的愿望。
四年前因为黄河决堤,爆发灾情被迫取消南巡之年,三年前因为金川战事胶着,身子熬不住也未能成行,两年前达瓦齐叛乱,江南天灾,又放弃了南巡。
去年更是因为身子不适养了好几个月的病,有了永瑞的婚事冲喜,身子才有所好转,勉强去了趟盛京谒陵,回程直接去了木兰围场。
“唉,罢了~你们觉得该立谁为太子啊?”
理亲王主张立嫡立长,有六阿哥这个嫡子在,自然要立六阿哥。
这话说的一点满人风骨都没有,那所谓的立嫡立长乃是汉人的礼教。
大清建国之初从未有过嫡庶的概念,只是到了圣祖爷那朝,因为废太子,才渐渐有了嫡庶之分。
听着好像很有道理,却不是一个亲王该有的观念,倒像是理亲王在为自己曾经的遗憾而泄愤。
再说了,宝贝勒虽然也优秀,却不及嘉郡王的一半,就更别提古灵精怪,成天逃学的荣贝勒了。
而且若立嫡子,那皇后的三个嫡子,和三个嫡女,地位将大大提升,又有心思深沉的怡亲王帮扶,将来这江山,到底是姓爱新觉罗,还是姓兆佳呢?
履亲王觉得当立贤,举荐了监国期间表现优异的嘉郡王,附议称赞的大臣明显多了,比刚才更多了几分真心,可见嘉郡王做事却有一套章法。
皇上目光扫过几个儿子,永璋早年被斥不孝不悌,无继承大统之可能后,便沉寂了下去。
每年的木兰秋狝也只是随行,很少请旨狩猎,逢年过节献上的礼物,都是中规中矩之物,在朝堂上更是从不主动冒头。
虽是自己矫枉过正,但做皇帝的,不可能承认自己有错。
排除掉永璋之后,同为纯妃所出的五阿哥永琪也一起淘汰。
剩下年纪稍长的,便是十六岁的永瑞,这个从未出生起就顶着祥瑞之胎的孩子,长到今日这般翩翩少年,倒真是没让自己这个君父失望过。
文武双全,人品贵重,涉猎广泛,多才多艺,长相随了他母亲,端的是一副好皮囊。
这两年疲于朝政,都是永瑞在帮衬,还多次监国,确实合适坐这个位置。
旁边的永瑾不能说不合适,只能说稚气未脱,对永瑞这个兄长太过依赖,而且志不在权谋之道,更为擅长奇淫技巧。
年少之时便看得出来,是个刚正不阿,眼里容不下沙子的性子,若是做辅政大臣定能如鱼得水,换了做皇帝,恐怕又是一个先帝那样激进的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