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奴大单于坐于王帐之中,眉头紧锁,手中紧握着一卷羊皮卷,那是刚从探子手中接过的紧急情报——东胡与汉朝竟意外地达成了停战协议。这一消息如同晴天霹雳,让他深感局势瞬息万变。
“传中行悦!”大单于沉声下令,声音中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中行悦,以其公鸭般的嗓音与深邃的谋略及对中原文化的了解,在匈奴中颇受重用。
不久,中行悦步入王帐,行礼毕,大单于直接将情报递予他,面色凝重道:“东胡与汉朝停战,此事你怎么看?”
中行悦接过情报,迅速浏览一遍,眼中闪过一抹深思。他沉吟片刻,简洁明了地分析道:“此停战突如其来,或许汉与东胡达成了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可先探查一番,如有利于匈奴最好,不利于匈奴那就.......”
大单于眉头紧锁,沉思片刻后,果断下令:“即刻派遣精锐斥候,秘密潜入汉境与东胡边境,详查两国停战背后之因。务必速去速回,我要知道真相!”
斥候们领命而出,趁着夜色掩护,如幽灵般消失在茫茫草原之中。他们穿越密林,越过山岭,利用高超的隐蔽技巧,避开了一切可能的耳目,直奔长安。
在寒风凛冽的长安城一隅,匈奴探子悄然穿梭于夜色之中,他的身影敏捷而谨慎,每一步都似乎在与无形的阴影对话。
经过无数次的潜入与逃脱,他终于在一座戒备森严的府邸深处,窃得了足以撼动草原与中原格局的秘密——汉朝与东胡之间,一场关乎停战密约即将公诸于世。
这份内幕消息,如同冬日里的一把火,迅速在伊稚邪的军中点燃。
探子归来,风尘仆仆却难掩眼中的激动,他向单于禀报了详情:东胡,如今竟选择了向汉朝屈膝称臣。
每年,东胡将向汉朝进贡两万匹精选的上等骏马,作为臣服的象征,而这些骏马,曾是他们驰骋草原、傲视群雄的资本。
汉朝的骑兵将要飞速发展,伊稚邪揉了揉太阳穴,这是个棘手的问题。
更为震撼的是,汉朝竟承认了东胡对那片广袤土地的所有权,那是一片肥沃且战略意义重大的地域。
这一让步,不仅意味着汉朝在军事上的一次重大调整,更预示着双方关系的深刻变化。
中行悦一脸不可思议,汉朝居然承认那片土地归东胡所有!
震惊之余不禁寻找新的方式遏制汉朝,思索一圈,最终将目光看向遥远的西域:乌孙!
营帐内灯火通明,气氛凝重。
中行悦,正跪坐于大单于案前,缓缓陈述他的战略考量。
“大单于,”中行悦的声音沉稳而有力,“自东胡与汉朝达成和议以来,我匈奴已圆满完成对东胡的盟约,成功牵制了西线的汉军。然则,时局已变,继续与汉朝硬碰硬,非我匈奴久之计。”
伊稚邪闻言,眉头微蹙,目光深邃,似在权衡利弊。
“中行悦,你言之有理,但就这么退却,岂非示弱?”
中行悦微微一笑,眼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大单于,兵法有云,避其锐气,击其惰归。汉军再怎么强大,然连年征战,亦需喘息。我匈奴若能借此机会,退而结网,整顿兵马,增强国力,他日必能卷土重来,更为强大。”
他继续说道:“再者,东胡既已安定,我匈奴可借此良机,巩固与周边部落的联盟,扩大疆域,巩固后方。待时机成熟,或可联合东胡,乃至西域诸国,形成对汉朝的合围之势,彼时,汉朝纵有百万雄师,亦难挡我联军之锋。”
伊稚邪闻言,豁然开朗,拍案而起,赞道:“中行悦,你之计策,深合我意!即刻传令全军,撤回草原深处,休养生息。”
中行悦眼见大单于同意他的计策,于是再次向伊稚邪单于进言:“单于英明!然西域广袤,乌孙雄踞西域,与我匈奴多年交恶,实为心腹之患。若此时能化干戈为玉帛,解除与乌孙之敌对,非但可稳定西域局势,为日后全力攻汉铺就坦途。”
伊稚邪闻言,目光闪烁,似有所思。
中行悦继续说道:“乌孙与我匈奴敌对多年,若能结盟,则西域诸国,谁敢不从?届时,我军南下之时,西域稳定,汉朝之患,可一举而除。”
单于听罢,拍案而起,踱步思索,好一会赞叹道:“中行悦之计,果然妙绝!既能安内,又可攘外,实乃我匈奴之福。”于是,下令派遣使者,携带厚礼,前往乌孙,表达和解之意,并提议双方缔结盟约,共谋发展。
然而中行悦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