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清晨,一声响亮且刺耳的号角声被营中的号手吹起。紧接着便是三声镇堂鼓,三军将士精神抖擞的集合于校场之上,将军们擦亮了他们的明光甲,也是一副意气风发的样子。唯独位于左侧的河北军的脸上且是布满了阴霾,让人为之煞气。就是最后登台拜帅的大魏皇帝李宣也不由的皱了皱眉头,身旁的周汤见到皇上似乎有些不高兴,顺着其目光看去,最后确实落在了河北军的身上,也是不由得露出生气的样子。
“皇上这些河北军的死丘八着实碍眼,既然他们愿意留下来作后援,那皇上不妨就答应了他,省的影响了全军的士气。”
“哼,要不是看在他们出兵多,且世代承蒙圣恩,待朕大胜归来,定要让这河北军好好的换换血。”李宣恼怒的说道
虽然王振义等人穿插在人群之中,但如此明显的暗示,有又何人是看不出来的。终于收起了目光的李宣深深地倒吸了一口气,一番子的长篇大论之后,总结出来便是一句话。“踏平平关。”众人齐声高呼万岁,声势浩大,就是不远处的平关之上都仿佛有士兵伸出头来看看到底是怎么了。
王振义如愿的留在了后方负责平关以南的燕军,不过看似广阔的河西平原,城池众多。仅大河北岸的燕国领土之内就有府城十余座,但大部分都在李宣发布北伐檄文后就都撤离了,只留下了行动不便的老人束手孤城,所以王振义的任务很轻松。十万的河北军自然是不能让他分走完了,但是五万人的兵力对于现在的他来说已经是足够的了。
负责助主攻的将领自然是清一水的西军,话说这还是第一次西军与辽军面碰面,毕竟自军建立以来所负责的区域都不含云中。无论是风土人情喜欢是地理地貌,都是一副蒙蔽的状态,不过西军从来就是这样的傲气十足。马上下令队伍开始向平关进发。
这也是李宣第一次御驾亲征,虽说是千金之子高坐垂堂,不该舍身冒险,但是以太后为首的淮北门阀一个劲的要求太后还朝。虽说是没有再提起垂帘听政之事,但是害太后远训的人不正是自己和周汤吗?若是太后还朝了,那不就是向世人承认自己之前是错了的,这是李宣万分不可能答应的。正好周汤提议不妨转移视线。如今北伐在即,看这些淮北门阀该怎么好意思再提起这件事。自太祖朝以来,收复云中失地便是魏国最大的事。万一成功了呢?
前面的前哨战算是起了一个好头,打算再在军中提升自己威名的李宣果断的选择了最前线。无论王振义怎么劝说都是不听,甚至威胁王振义不要得寸进尺,否则整个河北将门都要因此而遭殃。至此,王振义也不得不闭上了嘴巴。
大军行至下午,天气正好凉爽适宜,这种天气或许适合远游但绝对不是为爆发战争所精心准备的。城上的燕军也是一副严阵以待的样子,数不胜数的旗帜迎风飘扬这,尤其是象征着燕国的飞鸟旗独树一帜,格外的显眼。当然多年在关陇,西域拼杀的西军自然也不是什么花架子,马平明一连串的命令,西军都有条不紊的执行了,没有丝毫的迟疑。这让李宣心中无比的骄傲和高兴,当然不和谐的地方自然存在,州军本来的训练强度就低于西军,出现些纷乱是无可厚非的。但是河北军一副不情愿,不配合的样子实在是让人生气。就是连同指挥的马平明也是相当的讨厌,一下子把所有的河北军踢到了大军的左翼沦为与州军相同的存在。
李宣再在此的作用便是个象征,用现代的话来说就是个吉祥物。毕竟能镇住州军,使其乖乖的当作炮灰的人也只有他了,这也算是李宣所起的最大作用吧。
终于刚过午时一个时辰,马平明命人吹起了进攻的号角声,伴随着阵阵的擂鼓。魏军如同潮水一般开始向平关涌入。西军的士卒们更是一马当先的冲在人群的正前方。,紧接着就是迎来了平关之上燕军射出来的无尽的箭雨,
“冲,盾牌手准备,别停下来!”军中的校尉高喊这,也是幸亏没有让州军排在最前位,否则这一同的箭下来,估计射死的人还不如被踩死的人多。
这种场面对于西军来说实在是家常便饭,盾牌手很自觉的举起手中的大盾冲到了最前方替后边的人挡住了箭雨,果然有这巨盾的保护,燕军的箭雨所起的实际杀伤效果要减轻了不少。这时只见盾牌手分分让出了一条很宽敞的道,等燕军反应过来,抬头望去,只见四座甚至要高于城墙半分的楼车被下面的魏军缓缓的向前推进,楼车的上方站满了西军的士卒,同样是一波弓箭齐射,甚至和占据有利地形的燕军旗鼓相当。看着楼车越来越近,燕军士卒之中也开始有些耐不住气了,无论是弓箭的劲度还是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