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会出现。
别说继承权,就连一丝一毫关注度都没有,未来也不太可能有什么好命咸鱼翻身,自然是随便找个有经验的老妇人照料就算完事。
等到陆斌哼哼唧唧的吃饱了奶,那侍女抱着他直接朝着外面走去。
这主母的产房现在得用于夫人休息,这刚刚生产过的女子身子骨虚弱,气血不足。
因此贴身服侍的下人们窗户门缝都开得小心,生怕灌了半点寒风进去,这不禁令房间中总有一丝淡淡的血腥味挥之不去,还憋闷不堪。
若不是害怕主母没摸到自己的孩子,一下子惊醒过来,她们早就该将孩子抱到准备好的偏房去了。
恰在此时,一边有个管事也不知道从哪儿钻了出来,直接在长廊里拦住了抱着孩子的侍女“霜姑娘,周先生在正厅等着,老爷已经和人谈了好一会儿,那老梆子非得看看小少爷才决定收不收,没办法,你且先把孩子抱过前面去看上一眼。”
这唤作霜姑娘的侍女淡淡点了点头,随后直接转向去了前厅。
“钟哥儿,叫几人过来挡挡风!”
这刚出生婴儿还见不得风,因此不仅是霜姑娘将自己包被裹的严实,而且随着那管事一声招呼,不知道从哪儿窜出来四五个膀大腰圆的汉子围了一圈,充当挡风墙。
一路上那管事就在人墙外叙述招待那蒙师周先生需注意的事情。
怀抱之中的陆斌听闻之后,顿时想起来自家老爹去见的这位周先生是专门给自己进行启蒙教育。
啧!不提这茬还忘了,这位周先生是专门教千字文以及百家姓的。
虽然这是用于启蒙之学,乃是专供幼儿稚童,但毕竟这是“儒家经典”因此即便这位周先生仅只是童生一个,却也是一位公认的儒生!
顿时心中不免产生了一丝疑惑,这古代还有婴幼儿教育这回事儿吗?怎的半点也没听说过?
前世学习过历史,明朝中期民间有私塾和书院两种称呼的教育,都是学习四书五经以及儒学的地方,但两者之间还是略有区别,私塾多是些三岁至十五岁孩童,因此以开蒙为主,略涉及一些四书五经。
书院则专攻考试,除开四书五经之外甚至收藏有历届八股考题用以学习,多是青年至中年人在其中学习,基本不涉猎蒙学。
有家学深厚的,也不必送家中子弟上学,自己自有专门学习之所,也有家中富贵的,则会请名师大儒教导。
此时陆家应当是勉强与后者沾点边,家中财帛应该多为兴王府的赏赐,所以选择请一先生至家中。
不过请先生这种事儿,有必要从刚出生就开始搞吗?话都不会说,就急着往士子儒生那一堆里塞了?
明朝的这些个儒生可不是什么善茬,而陆家又是所谓的丘八出身,被瞧不起的对象,就算陆松舔着脸凑上去,对方都不一定会给个正眼瞧。
那么问题来了,自家老爹低眉邀请一位儒生给自己刚出世的孩子教导蒙学,图什么呢?
难不成想要下一代人走文官路子,爬得更高一些?
就算这样,这又不是一时之功,老爹又急些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