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兴十二年春,诸葛亮率蜀军在渭水南岸五丈原扎营,司马懿也迅速筑营阻拦,双方形成对峙之势。
司马懿在营帐中与将领们分析局势。
司马懿目光深沉,说道:“蜀军远来,粮草运输必是难题,吾等只需坚守,定能将其拖垮。”
将领们纷纷应和:“都督英明,蜀军难以持久。”
与此同时,诸葛亮也在蜀军营地中筹谋应对之策。
诸葛亮神色凝重,对将领们说道:“司马懿深知吾军弱点,料定粮草接应不上,欲以持久战拖垮吾等。但吾亦有准备,当在渭水南岸分兵屯田,以为长久之计。”
将领们担忧地说道:“丞相,如此是否太过冒险?”
诸葛亮坚定地回答:“若不如此,吾等志向难以实现。唯有自力更生,方可破敌。”
于是,蜀军开始在渭水南岸分兵屯田,士兵们辛勤劳作,开垦荒地。
诸葛亮亲自视察屯田情况,鼓励士兵们:“诸位辛苦,此举关乎吾军成败,务必尽心尽力。”
士兵们回应道:“愿为丞相效命!”
随着时间的推移,诸葛亮多次派使者前往司马懿营地挑战,然而司马懿却始终闭门不出。
蜀军营地中,诸葛亮心生一计。
诸葛亮对手下说道:“取一套女性衣服来。”
手下不解,问道:“丞相,这是何意?”
诸葛亮微微一笑:“吾要用此计激司马懿出战。”
当女性衣服送到司马懿营帐时,司马懿果然大怒。
司马懿气得满脸通红,吼道:“诸葛亮欺人太甚!吾定要出战!”
众将领也群情激奋,纷纷请战。
就在司马懿准备出兵之际,卫尉辛毗赶来劝阻。
辛毗说道:“都督,切莫冲动。诸葛亮此举正是要激您出战,切不可中了他的计。”
司马懿强压怒火,沉思片刻,说道:“也罢,吾不能因一时之气而乱了大局。”
最终,司马懿还是听从了辛毗的劝告,继续坚守不出。
在此次出兵北伐之前,诸葛亮为了增加胜算,曾与孙权约定同时攻魏。
在蜀军营地,诸葛亮与将领们商议时提到此事。
诸葛亮说道:“吾已与孙权约定,同时出兵攻魏,届时魏军必首尾难顾。”
将领们听闻,皆感信心倍增。
五月,吴军十万大军攻魏,但最终未能取胜,撤回江东。
诸葛亮得知消息后,面色沉重。
诸葛亮叹道:“吴军不胜,吾军只得与魏军单方面周旋,局势愈发艰难。”
将领们也面露忧色,但仍坚定地说道:“丞相,吾等愿随您奋力一战。”
同年八月,诸葛亮病重,躺在营帐中。后主刘禅派遣尚书仆射李福前往探视,并咨询国家大计。
李福来到营帐,看到病重的诸葛亮,心中悲痛。
李福轻声说道:“丞相,陛下甚是担忧您的病情,特命我前来探视,并请教国家未来之事。”
诸葛亮气息微弱,但仍强打精神说道:“吾时日无多,国家之事,当以稳定为重。”
李福问道:“丞相,日后谁可担当大任?”
诸葛亮沉思片刻,说道:“费祎可堪大用,可为吾之继任者。”
几日之后,李福又来见诸葛亮。
诸葛亮看到李福,便知其来意。
诸葛亮说道:“吾知你此番前来所为何事,吾之前所言,望你转达陛下。”
李福点头应道:“丞相放心,吾定如实禀报陛下。”
随后,诸葛亮的病情日益严重。
姜维等将领守在营帐外,忧心忡忡。
姜维说道:“丞相一生操劳,为兴复汉室鞠躬尽瘁,如今……”
众将领皆落泪。
不久,诸葛亮与世长辞。
姜维等遵照他的遗嘱,秘不发丧,整军退入斜谷。
而在成都,刘禅得知诸葛亮去世的消息,悲痛欲绝。
刘禅遵循他的遗命,将其葬在汉中的定军山。
百姓们听闻诸葛亮离世,无不悲痛哀悼,缅怀这位蜀汉的忠臣良相。
【后世评价】
- 忠臣之楷模:诸葛亮一生忠诚于国家和民族,为实现兴复汉室的目标而不懈努力。
- 智慧与谋略的象征:以卓越的智慧和谋略着称,被赞誉为“睿智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