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兵在吐蕃境内长驱直入,真可谓如入无人之地。
所到之处,几乎看不到成规模的吐蕃抵抗力量。原本应该戒备森严的关隘,如今空无一人;曾经繁华的城镇,如今只剩紧闭的门户和惊慌失措的百姓。
“这简直太轻松了,看来吐蕃的兵力确实空虚。” 第十一军的一名将领骑在马上,看着空荡荡的道路说道。
士兵们的脚步也变得更加轻快,原本紧张的心情逐渐放松下来。
“听说他们四分之三的部队都被抽调走了,真是天助我军!” 第十三军的一名士兵兴奋地与同伴交流着。
第二军的先锋队迅速占领了一个又一个据点,几乎没有遇到像样的抵抗。
“这般顺利,倒是出乎预料。” 第二军的指挥官面带微笑,但仍保持着警惕,“不可掉以轻心,以防有诈。”
尽管如此提醒,军队的推进速度依然很快。村庄里,吐蕃的百姓们远远望着这支威武之师,眼中充满了恐惧和无奈。
一路上,山川、河流都无法阻挡这三支勇猛之军的步伐。他们势如破竹,向着吐蕃的腹地不断深入,胜利的曙光似乎就在眼前。
经过十天的急行军,西部战区的第十一军、第十三军和第二军终于抵达了吐蕃王廷城前。
眼前的王廷城高耸威严,城墙上军旗飘扬,气氛紧张而凝重。尽管此前在吐蕃境内的推进如入无人之境,但此刻面对这座重兵把守的城池,将士们的心中还是升起了一丝警惕。
“没想到他们在王廷还留了四十万守军。” 第十一军的指挥官望着城墙上密密麻麻的敌军,眉头微皱。
第十三军的将领说道:“不过,我们一路连胜,士气正盛,定能攻破此城!”
第二军的军长也附和道:“没错,就算他们有四十万守军,也挡不住我们胜利的步伐!”
各军迅速安营扎寨,布置阵地。营帐连绵成片,士兵们忙碌地准备着攻城的器械。
“一定要做好充分的准备,不能轻敌。” 指挥官们不断地强调着。
城墙上,吐蕃的守军们神色紧张地注视着城外的大军。他们深知这将是一场生死之战,但也抱着必死的决心保卫王廷。
在大军压境的紧张局势下,吐蕃国王眼见四十万守军面对李复的精锐之师也难有胜算,无奈之下派出使者出城求和。
使者匆匆来到李复大军营地,神色惶恐但仍强装镇定。“我吐蕃国王愿向贵军投降,但恳请陛下应允,归附之后让吐蕃自治。” 使者言辞恳切,目光中带着一丝祈求。
李复大军的将领们听闻此言,纷纷表示反对。“我军一路势如破竹,岂容他此时谈条件!” 一位将领愤怒地说道。
“不错,吐蕃必须完全归附,接受统一管理,绝无自治之说!” 另一位将领也坚决地回应。
使者见状,试图再次申辩:“我吐蕃地域广阔,风俗独特,若不能自治,恐生民变。”
然而,李复大军的态度坚决,没有丝毫退让的余地。“我军奉陛下旨意,务必使吐蕃完全纳入版图,统一管辖,此乃不可更改之原则。”
双方僵持不下,第一次谈判最终宣告失败。使者黯然返回王廷,向吐蕃国王传达了这一结果。
李复大军营地中,将领们开始紧锣密鼓地筹备攻城事宜。
在吐蕃王廷内,一片混乱与绝望笼罩着。就在这时,心怀叵测的吐蕃大祭司索朗嘉措趁乱而动。
赤松赞普在宫殿中焦虑地踱步,思考着应对之策。索朗嘉措悄然走近,眼中闪过一丝阴狠。
“国王陛下,如今局势已无法挽回,不如……” 索朗嘉措假惺惺地说道。
赤松赞普怒视着他:“住口!我身为国王,定要战斗到底!”
索朗嘉措见劝说无果,突然抽出暗藏的匕首,猛地刺向赤松赞普。赤松赞普来不及躲闪,被匕首刺中要害,倒地身亡。
索朗嘉措杀了国王后,迅速掌控了局面。他走上宫殿高处,大声呼喊:“国王已死,为了避免更多的伤亡,我们向李复大军投降!”
吐蕃臣民们听闻国王被杀,先是一阵惊愕,随后在索朗嘉措的威逼利诱下,纷纷低下了头,放弃了抵抗的念头。
于是,索朗嘉措代表吐蕃,打开城门,向李复大军献上了降书。
李复的部队在得知吐蕃投降的消息后,迅速行动起来。士兵们迈着整齐而有力的步伐,进入了吐蕃王廷城。
他们接管了城防,在城墙上、街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