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元一年六月,大夏王朝迎来了前所未有的辉煌时刻,整个版图完整而辽阔。李复高瞻远瞩,决定建立外交部,旨在与世界各地建立友好邦交,展现大夏的大国风范。
在皇宫的朝堂之上,李复郑重地宣布了这一决策。他身着华丽的龙袍,目光坚定而自信:“今我大夏盛世已成,当与世界各国通好,共促繁荣。” 群臣齐声附和,对皇帝的英明决策充满敬意。
外交部的官员们迅速行动起来。他们身着崭新的官服,怀揣着李复的旨意和大夏的友好愿景,踏上了前往世界各地的征程。
第一批外交使团从京城出发,旌旗飘扬,队伍整齐。使团中,有精通各国语言和文化的学者,有善于谈判和交流的官员,还有武艺高强的护卫。他们带着珍贵的礼物和精美的文书,乘坐着装饰华丽的马车,向着远方前进。
在出使的路上,使团遭遇了各种艰难险阻。有时是狂风暴雨,有时是道路崎岖,但他们始终没有放弃。每到一处,他们都会受到当地人民好奇而敬畏的目光。
当外交使团抵达第一个目的地时,当地的国王和民众都被大夏使团的威严和友好所震撼。使团成员们恭敬地递上国书和礼物,用流利的语言表达着大夏的友好意愿。
在与当地国王的会面中,使团成员们不卑不亢,展现出大夏的文化底蕴和强大国力。他们详细介绍了大夏的繁荣景象和先进的技术,引起了对方的极大兴趣。
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国家收到了大夏的友好信息。一些国家欣然接受了大夏的邀请,派遣使者回访;而一些国家则在犹豫观望,但也对大夏的实力有了新的认识。
在这个过程中,大夏的名字传遍了世界各地,成为了和平与繁荣的象征。李复的伟大决策,为大夏开启了一个全新的时代。
皇宫内,李复正坐在御书房中处理政务。内阁大臣陈平神色凝重,手持奏折,恭敬地走进书房。
“陛下,臣经过详细计算,若要建造三峡大坝,预计需耗费白银 204 亿两。” 陈平躬身说道,将奏折呈递给李复。
李复接过奏折,仔细翻阅,眉头微微皱起。他沉思片刻,问道:“陈平,此数目是否确切无误?”
陈平连忙答道:“陛下,臣与众多官员反复核算,不敢有丝毫差错。”
李复放下奏折,起身踱步,目光深邃地望向窗外。“204 亿两白银,这可不是小数目。” 他喃喃自语道。
陈平在一旁小心地说道:“陛下,三峡大坝若能建成,将造福无数百姓,于国于民皆有大利。但所需费用巨大,还请陛下圣裁。”
李复重新坐回龙椅,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陷入了深深的思索之中。
李复坐在龙椅上,眉头紧锁,内心陷入了激烈的挣扎。他深知有系统的帮助能将开支节省到 10 亿两白银,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诱惑。然而,目前大夏朝的财政状况他更是了如指掌,国库里根本拿不出这么多钱来。
“朕一心想要成就这千秋功业,造福百姓。可这 10 亿两白银的缺口,又该从何处填补?” 李复暗自思忖着。
他想到若是强行推动这项工程,势必要加重百姓的赋税,这可能会引发民怨。但若是就此放弃,那这难得的利民机遇又将错失,日后不知何时才能再有这样的机会。
“朕该如何抉择?是冒险一搏,还是暂且搁置?” 李复的心中犹如压着一块巨石,沉重无比。
他回忆起自己登基以来的种种抱负和对百姓的承诺,又想到如今面临的财政困境,只觉左右为难。
“难道朕真的要因这钱财之困,放弃这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 李复满心不甘,却又不得不面对现实的无奈。
李复目光转向陈平,语气严肃地问道:“陈平,朕且问你,如今这大夏朝内云南府和河南府的银矿开采进度如何?”
陈平微微躬身,神色略显凝重地回答道:“陛下,云南府的银矿开采近来进展缓慢,因矿道坍塌,修复尚需时日。河南府的银矿虽在正常开采,但产量亦不甚理想。”
李复听闻,眉头皱得更紧,喃喃自语道:“如此看来,指望这两处银矿短期内填补资金缺口,怕是无望了。”
他沉思片刻,又问道:“那其他府县可有新的矿产发现?”
陈平摇了摇头,说道:“回陛下,目前尚未有其他府县传来发现新矿的奏报。”
李复长叹一口气,靠在椅背上,眼神中透露出忧虑和思索。
片刻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