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柱没理会周家父女震惊的表情,继续说道:“这样,以后村里大大小小的孩子都能识得几个字,哪怕不考取功名,多识得几个字,也能找个好活计不是?不过,我们现在还只是在家里这样商量,还没和村里说,主要,这不是得先问问周叔叔是否愿意不是?”
大柱期盼的看着周叔叔,又接着说,“这样,一来叔叔有了事情做,生活也有寄托,二来增加一点收入,也不会活不下去,三来可以很快在村里立住脚。”
周茹儿和爹爹都震惊了,半天说不出来话。
周父:大柱这孩子可真敢想,竟然想要自己做教书先生!自己确实进过几天学堂,可是自己这水平能不能误人子弟?
周茹儿:大柱弟弟也太聪明了吧?方方面面都考虑到了——爹爹的顾虑,村人的小心思,她的不放心,一下子都解决了。
“这,这能行吗?”周父还是出口,他怕万一不能胜任,大柱受人埋怨,这么好的孩子如果因为自己而饱受非议,他这心里怎能过意得去?“我只是读过两本书而已……”
“周叔叔不必顾虑太多,本来村里学堂也就是让孩子们启蒙,识得几个字而已。若真是有那上进且有天赋想要考取功名的,镇上自然有更好的学堂。”大柱自信可以说服里正和村里人,毕竟,他已经早就和太爷爷说过他的想法了,太爷爷相当赞同。
“如果大兄弟不反对的话,你就好好养病,咱们去和里正商量这事儿,其他的你就别管了。等着房子盖好,你只管过来教书就是。”张三顺一锤定音。
刘氏也附和道:“对啊,大兄弟,不管怎么着,也得先养好身体再说,咱先和里正商量着,你就放心等信儿就行。”
“行!那就这么着。”周父也不再犹豫,大家都在为他着想,他还有什么好磨叽的,反正自己到时候好好教着孩子们就是。只是识字的话,他觉得自己还是可以的。
“那方大夫那里还得麻烦大哥大嫂打声招呼,家里还有好多活儿要干,我们就不多留,先回家了。”周父站起来,准备告辞。周茹儿也站起身,转身欲走。
“哎,等会儿,哎呦,你们怎么说走就走呢?”刘氏着急的叫着大柱:“快点儿,大柱,快去把咱家做的焦面给茹儿装点儿,再装点儿前两天晒的地瓜干儿。”
这地瓜干可是好东西,就是麻烦点儿,得先洗干净,再切片,然后蒸熟,最后晾晒干。这样好储存,吃的时候直接蒸一蒸或者用来熬煮糊糊都是可以的,好吃还顶饱。
大柱赶紧跑进屋去拿东西。
周父和周茹儿慌得起身就要走,刘氏一把拉住茹儿,“等会儿,孩子,你家是卖了粮食吧?剩的口粮肯定不多,大娘不给你拿太多,现在地瓜干儿还不是很干,现吃正好。拿回去给弟弟妹妹甜甜嘴儿也好,磨牙也行。这么大小的孩子天天都像吃不饱一样,哎!你受累了。”刘氏拍着周茹儿的手,一脸慈祥。
周茹儿差点儿没忍住掉下泪来,周父见刘氏这样说,也只能把拒绝的话咽回去,讪讪的不言语。
“至于那焦面,你们估计没吃过,是咱这里独有的,你回去吃吃看,要是喜欢,等你们过来住的时候我教你做!”
刘氏又把怎么吃和茹儿说了一遍。
好容易憋回去眼泪,周茹儿有点哽咽,鼻音很重,“行,刘大娘,那我就不跟你客气了,就拿着了。”
周父接过大柱递过来的两个布口袋,入手就沉甸甸的,心中感动,却没再说什么,他知道,他们不需要他不断的说谢谢。
周家父女俩满怀感激和希望的回了家。
张家又开始忙碌的一天。吃不完的菜要晾晒起来留着冬天吃,还要上山去找各种能吃的东西留着填补不多的粮食。过几天收拾利索就去把粮食卖掉一些,欠的债还要还呢!平房基,打土坯,盖房子……满脑门儿都是活儿。
第二天,周茹儿带着周父和周母,一大早就来到了张家。按理讲,还没定亲她是不好跑这么频的,可是为了能给爹娘看病,她不在意别人会怎么说她,只要爹娘能好。
没看到方大夫之前,心里一直都是七上八下的。
推开张家大门,就看到一个不修边幅的老头儿坐在院子里,张三顺和刘氏在一边陪着,周茹儿知道这就是方大夫了。连忙拉了爹娘上前,深鞠一躬,“方大夫安好!”周父也赶忙作揖“方大夫安好!”周母还是躲在爷俩身后,瑟缩着身子。
周父带着周茹儿跟张家人挨个打完招呼,就坐在旁边的石凳上。周茹儿招呼完人就把娘亲安顿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