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有一段,隆裕太后起用袁世凯,剧本上写的很简略。
(剧本我就不贴了,有兴趣的读者可以翻阅《中国作家》影视版2010年第12期)
隆裕太后起用袁世凯,是在辫子王朝大厦将倾这一特殊时刻的无奈之举。
王公贵族之间充满争议,隆裕太后开始时本能拒斥。
但由于袁世凯暗中作梗导致陆军大臣荫昌率军失败,不得不答应袁世凯的出山要求。
这种饮鸩止渴的悲情性正是在颇费周折的情节叙述中传达出来。
然而,张力和大哥龙两个人缺乏这种历史悲情的审美体验。
将这种围绕“起用袁世凯”的细节删掉,剧本一波三折的情节线拍成了平铺直叙。
整个这一段显得波澜不惊,虚实、快慢、节奏控制完全没有。
这部戏的剧本其实真的不错,特别注重轻重缓急的叙事节奏,抒情和写意穿插于写实场景之中。
比如男人割下辫子组在一起成为炸药引线,打掉清军据点;
江边一群女人拆放的裹脚布被风吹起,挂在树上,成为旧时代的灵幡孝带。
剧本中描写的这个写意画面非常具有艺术想象力,而两个导演最后弃之不用。
反而是给孙文的戏份中加了一个虚构角色。
驻法大使唐维雍女儿唐曼柔,两人从未相识,虎头蛇尾的冲突之后,两人一次偶然重逢,唐曼柔直接就被孙文的信仰吸引。
随后帮助孙文出现在四国银行的野餐会上,最后自己草草自杀了事,一副英雄美人的路数。
试图用美女的崇拜表现国父的人格魅力,但又忌讳表现领袖的爱情故事,不伦不类。
种种情节突出一个想当然,各种细节差的离谱。
孙文以一个平民身份冲进银行,大声演讲,对着自己都不知道的说话对象大加斥责,网文都不敢这么写。
这就是典型的导演自嗨,想表现自己的审美个性和艺术追求,然而大众不认同的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