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t>
&esp;&esp;“同时,国乱岁凶,四方扰攘。社稷有累卵之危,生灵有倒悬之急。在这危急存亡之秋,朕希望诸位臣工贵戚能匡君辅国,助战剿匪。”
&esp;&esp;崇祯帝并没有直接道破南迁事宜,而是先伸手要钱,次夺取各家各户的家丁。特别是诸多勋贵之家。
&esp;&esp;这些人尽皆是武职起家,纵然传承多代后当家主人早从初代的熊罴猛士退化为不能跑也不能咬的小京巴了,可谁个家中没有豢养一批家丁护院
&esp;&esp;这些人都聚集起来,千人怕没有,两三千能舞刀弄枪的壮汉还是不成问题的。
&esp;&esp;在现如今的京城里,这可是一股很客观的力量了。
&esp;&esp;更重要的是,这般一来可以减少城内的不确定性力量不是
&esp;&esp;民军已经大举压境了,谁敢说这京城内就没有李自成的奸细,现如今在场的人等,就一个个都对大明忠心耿耿
&esp;&esp;听到皇帝又伸手要钱,底下的群臣却没太大的反应,所有人都还沉浸在居庸关不稳带来的震撼之中。在场的文武臣工和勋贵皇戚,不知道多少人听到了“喀吧”一声心碎,真的是最后的希望也告灭了。
&esp;&esp;贼军竟然能真的打到燕京城下,讲真的,这些个混蛋们虽然对大明朝没太大的忠诚,但也都发自内心的不希望大明朝倒下。
&esp;&esp;之前李自成势如破竹,可京城内却始终有不少人不以为然。
&esp;&esp;那凭靠有二,一是一路疾行赶赴京城的郑芝龙。
&esp;&esp;京城内朝野之间这阵子对他的评价,真就有一种当年拿破仑打厄尔巴岛返回巴黎,王朝复辟时舆论界的既视感。
&esp;&esp;先是有人把郑芝龙骂做乱臣贼子,这真有点过分了。郑芝龙迄今为止可是“赤胆忠心”的。
&esp;&esp;便是太原告破的消息传入京师时,还有人痛斥他无有旨意擅自动军,实是胆大妄为。
&esp;&esp;可当周遇吉战死武宁关之后,那舆论就开始有转变了,朝野上下开始说他虽是一片忠心,但这般行为里到底有些不妥。
&esp;&esp;至此,这舆论是从负面效应开始变为绝对中立了。
&esp;&esp;然后大同姜瓖不战而降李自成的消息传入京师来。这就又从中立变作了倒向郑芝龙,说他有未雨绸缪之智,能人所不能,果不愧是天下名将。
&esp;&esp;李自成下大同,次下宣府,一路上明军望风而降,京城诸人开始感到紧张,对郑芝龙就开始了吹捧,甚至都不要廉耻了。
&esp;&esp;等到李自成兵临居庸关的消息传来时候,郑芝龙已经是京师文武勋贵们的救急之希望
&esp;&esp;第二就是关外的吴三桂。后者距离京师的距离并不远,纵然吴襄狮子大开口,可吴三桂的老爹、哥哥等一家数十口都在京师之内,以救父突围而孝闻九边,勇冠三军的吴三桂真敢不来么
&esp;&esp;包括崇祯帝在内,京城所有人都对吴三桂的关宁军报以厚望的。而且他们都相信,吴三桂的大军一动就肯定能击退李自成的。
&esp;&esp;因为关宁军的战斗力在他们心中是超牛的。那远不是流贼可以抵挡的。
&esp;&esp;就是这两个因素支撑着文武勋贵们吝啬来,一个个对着崇祯帝恨不得一毛不拔。
&esp;&esp;但现在,两个凭靠一个至今还没出山海关,另一个来倒是来了,却张口就说居庸关不稳。居庸关真要不稳了,李贼可不就眨眼就能杀到城外了。一如适才皇帝所说的,燕京城那么大地儿,就凭万把人的郑军如何能守住
&esp;&esp;而要燕京城真守不住了,他们呢
&esp;&esp;他们这些与国同休的勋贵们呢也投降么
&esp;&esp;“臣刘文炳愿献银十万两,家丁二十人,飨助陛下,戡乱救国。”新乐侯刘文炳第一个跨步上前来。他是崇祯帝的老表,亲故表,崇祯帝的老娘是他亲姑姑。
&esp;&esp;也是一干勋贵中出了名的穷光蛋。
&esp;&esp;虽然一门显赫,连兄弟刘文耀都是左都督,但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