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八零电子书”最新网址:https://www.80txt.net,请您添加收藏以便访问
当前位置:新八零电子书 > 其他小说 > 五千年来谁著史 > 第二百六十九章 懵逼的洪承畴

第二百六十九章 懵逼的洪承畴 (第1/2页)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页
好书推荐: 真的假的?我打暗黑大帝 古画通今,我囤货娇养反派异姓王 快穿之我和主神有个恋爱要谈 列强:这个军阀真该死 监管起于将夜 窥情 穿书后,我在瓜田里蹦迪 崩坏:高级僚机不会被美少女包围 丸辣!穿到七零后,被糙汉拐回家 不小心嫁了闺蜜的儿子 一人持枪,万世名 强夺虐宠,疯批新帝蚀心爱 与你言笑晏晏 妻奴总裁,请克制 海岛随军被退婚后,嫁他首长躺赢 斗罗邪魂师,我修罗铠甲爆杀神界 快穿之将军又跪搓衣板了 美美美美美!就这个变美爽! 穿越七零,我成了女主的极品三嫂 我在古代建糖厂

</dt>

&esp;&esp;“你说什么?”

&esp;&esp;洪承畴双目睁的如牛眼大,嘴巴也张的大大的,叫那前来通禀的小兵都一眼看到了那喉咙信子。

&esp;&esp;可洪承畴才顾不上自己的仪态呢。他现在满脑子闹哄哄的,人都傻了。

&esp;&esp;老天!郑芝龙真是要把天都捅破啊。

&esp;&esp;他使人勒索孔家不说(郭升),还抄了孔家的老底儿(江哲),现在更用囚车千里迢迢的将孔胤植等人送去金陵,还在囚车上插着‘三姓家奴’的牌子,这是把曲阜孔家踩脚下了还不解恨,还要继续用脚使劲的摁上几摁啊。

&esp;&esp;洪承畴已经无法想象江南听闻了如此消息后会是怎样一个反应了。

&esp;&esp;他一样,盖压明清两朝(晚清撇开),那完全是牢固不可动摇的。就是王阳明这样的心学集大成者,推动了心学的一时之发展,那也没能从根本上触动理学绝对的霸主地位。

&esp;&esp;但事实却是,阳明学对理学的冲击要在王阳明死后很多年了,才达到一个巅峰。

&esp;&esp;无论是王学七派,还是浙中王门学派、泰州学派,乃至是异端分子李贽,眼下这个时期里,在天下间都很有影响力。

&esp;&esp;李贽的几本著作,那在士林中是怎么个评价?皆狂悖乖谬,非圣无法,抨击孔孟儒道,另立褒贬,凡千古相传之善恶,无不颠倒易位,尤以罪不容诛者。其书可毁,其名亦不足以污简牍,特以贽大言欺世,至今乡曲陋儒,震其虚名,如置之不论恐贻害人心,故特存其目,以深曝其罪。……

&esp;&esp;可却偏偏几次禁绝而不能。市面上每隔几年就有新的刻本叫卖。

&esp;&esp;又因为明末国势江河日下,战事一败接着一败,国力大衰。而人在自己力弱的时候,那是会反思自己怎么就由强而弱的,如此,就也为士林学界掀起波澜提供了社会基础。

&esp;&esp;那种反对空谈,强调躬行践履、强调经世致用,讲求实用的质朴学风已经在发展。更有些反对专治,主张限制皇权,甚至是提出“无父无君非弑父弑君”等等观点,也在酝酿之中。

&esp;&esp;天下大乱的时候,社会各种矛盾的碰撞,这一时期文人们的脑子总是很活跃的。

&esp;&esp;洪承畴对于此事甚有了解,更明白在朝廷南迁之后,那主张重史学轻经学(也不能算轻,只是把史学的地位提高了一些)的呼喊声,那反对理学空谈,反宋儒道学之说,提倡事功之学,主张见诸行事、经世致用的呼声是越来越高。

&esp;&esp;这跟历史上南宋建立后,宋人中也出现了陈亮这样的人物是一个道理。(主张事功之学)

&esp;&esp;都是在血淋淋的事实面前吃足了痛苦之后想要强壮自身,强大自身,从而引发的对前事的大反思。

&esp;&esp;区别是陈亮当时‘人少力薄’,而现在的士林中却很是有一批人在对理学喊打喊杀。

&esp;&esp;当然了,只是读书人之间的言语争执,就像陈亮与朱熹之间的王霸义利之辨,只要未触动社会实质,那都不会形成实质影响。

&esp;&esp;历史上明末清初的三大脑洞者,不管是王夫之,还是顾炎武,亦或是黄宗羲,都主张限制皇权,反对君主专制,可又有个鸟用呢?

&esp;&esp;执掌着天下的满清继续用理学,用八股文章,你思想秀的再激进也缺乏理论实现的机会。

&esp;&esp;但是,洪承畴能肯定的却是,这孔胤植等人的事儿只要传去江南,那就一定会给阳明学诸派提供大量的真枪实弹。

&esp;&esp;到时候要真的掀起波澜的话,不止士林有动,朝堂上也不会坐视不理的。

&esp;&esp;要不然李贽又怎么会在牢狱中自尽呢?何心隐更是死于湖广巡抚王之垣的乱棒之下。如此甚至都可能会影响到当下的北伐大计!

&esp;&esp;洪承畴回过神来后就患得患失的,他可是就指望这次北伐好再度’建功立业’。可容不得他人破坏。

&esp;&esp;但是想到王廷臣所说的,郑芝龙使了数百人紧密监护,日夜不离。除了动粗,真想不出什么法

章节报错(免登录)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页
随机推荐: 风雨同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