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众人来议事之前,李定国已经派李过带人去周边和更远的地方查看打探消息去了。
“务必多派人,务必走的远一些……”
当时,李定国是这样嘱咐李过的。
众人都去忙了以后,李定国就带着李传勋等人登上一处高处,看着依山而建的清涧县城。
看着布防稀松的清涧县城,李定国心说打这样的一座县城,三百人足也。
看到城西北角没有,城墙包砖已经脱落,只要夜间派人从那里爬上去,在城里放几把火,然后趁乱打开城门,自己的手下一拥而进,此城陷落耳。
但李定国不想把这座城打下来,而只想围困它。
那些新近投靠自己的贼寇里,就有清涧县的人。从他们那里得知,这清涧县城……
其实已经被贼寇们祸祸了最少三次了。
王二、王嘉胤、王左挂都曾经打过这里,哪一次也是攻陷城池,杀官劫库而去。
三四年间,这么一座不大的县城,竟然被攻陷了三次,李定国觉得这就是一块鸡肋,根本吃不到什么肉了。
可他必须下令围困这座城池。
原因有二,一是队伍里的人太多,确实需要补充粮草,鸡骨头也是骨头,至少可以磨磨牙。
二是,自己已经是贼寇了,必须要做一件事告诉官府和陕西的众多贼寇,自己带人起事了。
围困清涧县城,有平地一声雷,陕北出了一个李定国的意思。
按照贼首李定国的吩咐,李自成带着数百杂人,到了清涧城下。
为何是数百杂人呢?因为李自成带的这些人,实在是不好看出他们到底是什么身份。
有人白帽箭衣,有人破衣烂衫,有人甲衣齐整,有人赤膊坦胸,已是初冬,且天气极冷,也不知道这些人是怎么想的。
反正吧,寻常人一眼是看不出这些人是干什么的。
但他们都带着兵器,有的还骑着马,且队伍整齐划一,好像训练过一样。
贼寇?
贼寇从来没有如此整齐的队伍。他们向来是一窝蜂,进攻的时候一窝蜂,逃跑的时候也是一窝蜂,就是站在那里,也是一窝蜂一样。
流民?
那就更不像了,流民中鲜有这么多壮士的汉子。而且,流民从来不带刀,带刀就会被认为是贼寇,会被官军绞杀。
陕西大地上,除了官军,除了贼寇,除了流民,就再也没有这么多人会聚集在一起了。
所以,听说城外来了很多人,害怕是贼寇来了的清涧县令,看着外面这些人顿时就懵了。
这时候,一位颧骨高耸,鸱目曷鼻的人,骑马走到近前,仰头问道:“上面的人可是清涧县令吗?”
县令一听这人说话很是刺耳,好像豺狼嚎叫一样。再看这人的穿着,明显就是边军的把总啊!
边军这个样子……与贼寇何异乎?
县令摇摇头,对着下面喊道:“这位把总,我正是清涧县令。请问,你等是路过还是催征粮草?吾并没有收到兵部和巡抚的行文,并不知你等要路过这里……”
官军催要粮草,也是官府加在百姓头上的一项税赋。且这种税赋向来很重,也更是扯蛋。
有一地的县令曾向巡抚报告,说是某年某月,某军突至,催要粮米几千石,豆几千石,草几千束,草席几千领……
又一日,某军让买健骡若干头、布袋若干条送至某营交纳矣。
又有一日,让制铜锅若干口、买战马若干匹送至某营交纳矣。
也不说从哪一项开销中支取,以后怎么算账,惟曰迟误则以军法从事耳。
这种私派多于正赋,最后只能老百姓买单,民不堪命,怨声四起。次数多了,老百姓无法承担,干脆就去做贼寇了。
清涧县令看着城下这支军不像军,贼寇不像贼寇,流民不像流民的队伍,心说不管是哪一路神仙,估计都是来催要东西的。
可清涧县城,此时很穷很穷啊!
近几年来,几乎每年都被贼寇祸祸几次,地皮都刮干净了,毛都没了。
百姓也已经逃亡殆尽,就是想给他们催要一些东西,也没处要啊!
县令说完后,李自成仰头喊道:“我等不是来催要东西的,也不是路过的,而是听说这周围来了一股贼寇,故而主动过来护城的……”
护城?我看你们是想进城吧!
已经被官军、贼寇祸祸了多次的清涧县令,早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