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皇万岁!”
众臣恭敬施礼。
“众卿平身!”张无忌看着台下的众臣,“谁有本奏?”
“臣有本奏!”李善长迫不及待的站了出来。
“皇上,如今百废待兴,朝廷急缺人才,正是重开科举的时候,微臣建议,举行科举,招纳贤才,刻不容缓!”
“臣等附议!”杨逍、刘伯温等也是十分认同李善长的观点,如今朝中的大多是打仗的猛将和元帅,要说文臣,还真是少得可怜。
张无忌也是点头,“爱卿言之有理,不过朕对于科举的具体事宜有些模糊,倒不如爱卿为朕讲解一番?”
这实在不怪张无忌,当初学习科举取士时,就是死记硬背,主要是一层层的关系太复杂了!
“臣遵旨!”李善长也没有推脱,具体的讲解起来了科举的过程,刘伯温和宋濂则是在一旁补充。
科举共分为四大步:院试、乡试、会试、殿试。
参加院试的叫童生,成绩一共分为六等,只有取得前两等的才叫秀才,只有秀才可以参加下一轮考试。
接下来就是乡试,这个乡试可不是在乡镇考试,而是省级统考。
正常来说,只录取前30名,取得此名次,才能获得举人称号。
然,举人并不是终点,还有地狱级的考验等待着他们——会试!
全国只取前100名,取得名次的考生会获得一个称号——贡生。
只有取得前20名的贡生,才叫进士。
而进士并不是终点,他们还要经历最后一道考验——殿试。
这最后一道关卡有皇帝亲自把关,由皇帝提问,考生作答。
皇帝会根据考生的表现,评定成绩,共分为三甲。
一甲三人,状元、榜眼、探花,这三人的学术称号是进士及第。
二甲若干,赐进士出身。
三甲若干,赐同进士出身。
一切有皇帝裁定。
乡试第一叫解元,会试第一叫会元,殿试第一叫状元。
能够连续取得解元、会元、状元的,便叫作连中三元!这也是士子的最高理想!
同时,这个科举也不是随时都可以考的,乡试三年一次,通过后,次年才能赴京赶考。
张无忌听的整个人都有些晕乎,这不听不知道,这细想之下,古代当个官可真难!
旁的不说,就单单那个秀才,已经是难能可贵了!
看在是开过第一次科举的份上,张无忌也是下令,“这是咱们第一次科举,当给予这些读书人一些方便,这样,乡试人数提升到一百人,会试四百人,殿试嘛,就二百人!”
“李善长!”
“微臣在!”
“根据各地考生的远近,合理规划赴京时间,要给士子们留下足够的赴京赶考时间!”
“切记,这是咱们大明第一次科举!”
“朕!”
“不希望出现任何差错!”
说话之间,张无忌语气也是变得威严不可置疑,他知道,李善长这家伙有很多小把戏,他也不介意这些,但是若是在这次的科举上耍他的那些小手段,就不要怪他张无忌无情了!
“臣,遵旨!”李善长身体猛地一颤,仿佛被张无忌看穿了心思一般,他的确是打算如此,利用这次科举,招收门生,在朝廷上建立自己的党羽,为自己扩大权势。
但是张无忌可不惯着他!
若是他真的不识好歹,那也不差这一个李善长!
“退朝!”
“恭送皇上!”
这一次早朝可是把朱元璋等一众武将累得不行,都是一群文官在那里支支吾吾,烦得很!
一听下了朝,朱元璋可谓是马不停蹄的就想回家,又饿又困,受不了啊!
“吴国公留步!”
朱元璋欢快的步伐猛地一顿,僵硬的回头道,“咋,咋了?”
“皇上吩咐咱家,让您过去一趟,其余的咱家可就不知道了!”
太监的态度极好,知道这是和皇帝打天下的兄弟,自己只不过是新上任的太监,可不敢耍横!
“哦!”朱元璋无奈的收回步伐,转身便是跟着太监去了后殿。
此时的张无忌也是早就换成了普通的衣物,可不是张无忌故作低调,实在是皇上的龙袍,看着威风,实际上一点都不好受,还不如平常的这些衣服呢。
朱元璋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