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嘴上说着破之必矣,但其实有时候当着众人的面,有些话就是为了鼓舞士气用的。
李二凤带着一万五千步骑北上找突厥人核心目的并非是为了干架,而是给老爹和三弟争取时间。
形势虽然对李家看似不那么友好,尤其是凉州军和陇右军,但其实突厥人想要迅速通过西北的一些列军事重镇,快速突进到关中渭水一线的战场上,其实也并不容易。
无论有第一城之称的高平,还是临泾,都是坚城,不是高墙深沟,就是依山控水,即便是有完备的攻城器械,也得耗费巨大的精力人力物力去砸开。
而此面对李氏兄弟前面对没有多少战斗意志的安定守军、以及上郡、北地两郡的军民们在面对突厥人南下时候的兵锋却异常坚定。
纷纷拿出了誓于城池共存亡的气概,坚决抗击突厥人。
这里面的道理也很简单,李家兄弟率领的军队,是凉州汉军和陇右汉军为主,虽然有些羌胡骑兵但被约束的很好,不会对地方上造成什么太坏的影响。
李家的名声还是很不错的。
但突厥人带过来了,虽然队伍里面也有汉人,但这些人和土匪是没什么区别的。
甚至做的可能比土匪还要过分,这要是让他们进了城,那制定就是烧杀掠夺。
李家进城以后,最多就是跟你要点粮食吃。但匈奴人闯进你家门把你们家能带走的都带走,这其中也包括伱老婆和你们家所有的粮食、布匹、牲畜.
所以无论是百姓,还是豪强,以及驻守在这里的乡兵们,全都是打起一百二十分的精神跟突厥人干。
不干,就是死路。
兵法上说,上下同欲者胜,一座城的人都为了保命,能爆发的力量那是很强大的。
再者说西北这地方,本就胡汉杂居,民风彪悍,有的人家甚至女子都会射箭骑马。
二十万突厥大军沿着黄河南下,先是在北地郡治所富平城下受了挫,打了十几天都没打进去。
于是突厥人就拍出了人劝降,说是突厥可汗是为了帮助你们大燕的皇帝消灭反贼才来到这里的,你们不要抗拒
北地太守高智慧则回信说北地贫瘠,没什么油水,你们费劲巴力的打下来也得不偿失,至于谁当皇帝的事那是慕容家的事,我们不跟着掺和。
另外城外的麦子也还没成熟,你们先别毁掉,等到你们回去的时候还能用上.
始毕想了想,也觉得跟这死磕没什么必要,纯粹浪费时间,而且北地郡却是不算富裕,花大力气攻下来也没有好处,于是就直接改道了。
当然,突厥人南下之后,高智慧也确实没做什么多余的事,就老老实实的跟城里待着。
另一方面,李二在率军赶到安定之后,跟留守安定郡临泾城内负责稳定后方,督运粮草的姐夫柴荣商议了一番。
并根据关中的地势,作出了分析和判断。
突厥人不会强攻萧关。因为即便是攻下了险峻的萧关,过了陇山还有高平、朝那、乌氏这些城池,东燕军能够层层抵抗。始毕是聪明人不会放弃突厥人的优势在这打攻城消耗。
时间上也不允许他们在陇山这边耗着。
所以,对突厥人来说与其在这边耗下去,不如就直接在黄河东岸,绕开陇山进攻安定一线,或者在往东绕,直接从上郡方向进入关中。
上郡在关中长安的正北方,也就是后世的榆中、绥德一带。
因此,两人商议好,由姐夫依旧镇守陇山一带,堵住突厥人前进的道路。
李二则前往陇东的北地郡辖下的彭阳,阻击突厥人南下。不过在临走之前,李二把安定郡府库全都搬空了。所有的钱帛布匹。
柴荣对此倒是没说什么,他还以为是这二小舅子是以防万一,如果打不赢还能用这些财物来贿赂突厥人好让他们退兵的
彭阳东倚子午岭,北靠羊圈山,西接六盘山,东、西、北三面隆起,中南部低缓。
如果不能从彭阳进入关中,那突厥人就得绕道子午岭以东的延绥,也就是上郡。
李二迅速率军前往彭阳,在安顿好一应事物之后又轻骑而出,仅率数十人和几个将领出城查看地形。
众人向北而行,一路行至大塬上。
塬,是黄土高原上的一种地形称谓,塬的四周虽然被流水强烈切割,但顶面广阔、地表平缓,保持着原始平坦面的形态。
而众人所在的大源,后世名叫“董志塬”,在泾河北岸、马莲河和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