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淮的水师,就是以巢湖水师为根本扩充组建而成的。
有很大的独立性和专业性。好在吕钦很识时务,对于李元徽的军令从来都是不打折扣的执行。
所以李元徽也愿意给吕钦一个相对于超然的地位。
除了吕钦之外,水师副督梁韫,在寻阳水战时候率偏师击败东魏右将军朱浚部,加为材官将军,水军副总管。
水军校尉廖忠勇、俞通源、吕近勉等,也都因为战功,晋为舟师郎将。
此外,第一批的营主,殷拱、周本、夏侯元弘、郭兴、何贵、张坚等人也全都得到了正式的官衔,鹰扬郎将。
原本是鹰扬郎将的,如陈瑱,则晋升为虎贲郎将。
广陵豪强之首,带资进组的张共烈,被任命为管军总管。将其麾下豪强军整编为广武军。
庐江豪强部曲两万余人被分为二军,建号“上甲”“霍山”。
所谓上甲,就是取自三国志中说的“庐江上甲”,至于霍山,则是大别山的称谓之一。
上甲军总管为周虬,副总管乔孝玠,霍山军总管李肃,副总管王士彦。
萧释之解除了护军的职务,为归德军总管,之前负责屯田的陈瑱之弟陈琼为副总管。
军师祭酒李青莲,兼任中护军。
记室参军李百室,迁司空长史。
原来的长史谢巽,迁庐江太守,江北护军
空出了两个太守,李元徽又拿到了更大的名义,在加上新军的改制,所以整个江淮集团几乎全部得到了晋升。
而高智兴和卢象两个原本的太守刺史,都被授予了虚职。一个是九卿一个是侍郎,这个官职只有入朝才算兑现。
但问题是现在去往长安的道路可还没打通,而且这两人也想在观望一番,所以被赋闲也就赋闲了。
当然,李元徽还是对这两人进行了一番安抚,完全以晚辈自居,也算是以礼相待了。
镇守沛郡的刘元庆也封为统军总管,孙灵秀为副总管,卢恂为沛郡太守。
另外派遣了天柱山出身的幕僚陈训为护军,算是监军性质的。
方方面面,全部照顾到。
不过因为自己人还是太少了,以至于总管和护军这种效仿后世军队军政两个一把手的军制没法彻底推行。
毕竟护军这种监督性的职位,如果不是特别值得信任的,还不如不派。
李元徽带到江淮的亲朋故旧,现在没一个闲着的,全都身居要职。
因此,更早一些投奔李元徽的天柱山势力,以及算是外戚的张家人,全都成了李元徽选拔的重要人才库。
即便有些能力差一点,只要肯听话,在身边当做扈从用一段时间,人品感觉过得去的,都会委以重要岗位。
此外,李元徽的亲卫武卫营,也扩编为武卫军。
设左右统军,以韩全、罗士襄充任。另外以王佛保为牙门将军,统率衙前精锐宿卫六百人。
高盎的两千五百人,李元徽没有动,即便这一部已经被他连成了精锐,但因为高盎的父亲高大将军可还在洛阳呢,虽然身体不太好,但好歹还活着,这时候你委任他等于是坑他了。
将起闲置,好歹洛阳方面不会为难高家。
经过一些列的调整、任命、晋升,以及军队的整编调动。已经是李司空的李元徽在六月初,派遣水军总管吕钦率水陆大军四万余,顺着长江逆流而上,进攻荆州的江夏。
自领步骑五万余,走大别山北麓,渡过淮水从汝南进兵,看似要攻打西魏所占据的义阳。
而在半个多月前,李大郎和李二郎兄弟为左右都督,率军出武关,围攻南阳。
并且长江上游也传来消息,大姐率数万兵马出永安,已经攻下夷陵了。
三哥李玄庆和荆州刺史司马修业,合兵六万,攻打襄阳。
江淮方面出动了水陆步骑九万余,配合兄姐,就是为了一举攻下荆楚之地,打通连线。
此时对于西魏政权来说,是个很危险的局面。
仍旧被称为西燕,但是已经换成李家主政的关中势力集团,发动了四个方向三十万大军的合攻。
李源诸子,甚至连女儿都出动了,直接让建国数年的荆州西魏势力处于危在旦夕之中。
关键时刻,曹烜进行了一个非常具有智慧的外交手段,向洛阳朝廷的救援。
“当年刘备率军伐吴,若是文皇帝也同时出兵,则吴亡矣。孙权向文帝称臣,换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