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殿内,李源把人在长安的诸卫大将军,以及宰相、尚书、九卿等高级官员全都召集起来,商议军国大事。
其一,是邺城的大败。
虽然形势远没有到一溃千里的程度,但对于大唐来说,这场仗却是开国之后的第一场重大战役,却酿成了一场大败。
损兵折将两万余人,被俘的将领多达十余人。
肯定有人要为了这场败仗背锅——刘文惠直接被剥夺了官职和爵位。
但关中的豪族和李源的元从们,觉得光是处罚刘文惠是不够的,此战的主帅齐王李元徽在他们眼里更应该被处置。
可是李源让人把李元徽送过来表奏,军事会议记录,以及来往公文全都拿出来之后,一个个都闭上了嘴。
那还有脸啊?
关中豪族和元从系对这场战事失败是感觉很痛的,因为战死和被俘的都是他们的亲友子侄,旧部。
所以他们必然是想要让李源处罚李元徽的。
但谁知道李元徽这些文档拿出来,把自己身上的问题甩的是一干二净。
李元徽不是没说过此时不宜出战,甚至双方对峙好几个月了,李元徽还拍了幕僚上长安来陈述自己的战略。
但你们左右骁卫的人非要打,人家齐王说也说了,后来身体不适去了洛阳待了几天你们就直接捅出这么大的窟窿来?
关陇豪族和元从系自然是没了声音,这能怪谁呢?咋的,还要当着皇帝的面让他儿子背锅?大上午就喝了?
想要试试皇帝的刀是否锋利?
见众人无声,刚从凉州巡边回来的李二开口道:“邺城之战,我大唐损兵折将,齐王殿下作为主帅,无论如何也推拖不得,儿臣以为,当下诏申斥,命齐王坚壁不出,固守黎阳和黄河沿岸,以待战机。”
李二这番话说话,得到了一众人的附和。
虽然他说的是要追究李四的战败之责,但处罚是“下诏申斥”,对李元徽来说不痛不痒的。
同时也算是给了这些左右骁卫背后关陇豪族和元从老臣们一点颜面。
李源原本就是打算下诏骂一顿老四,这会李二提出,他自然也就是顺水推舟应下来。
原本那些人还想着推动一下,把李四从主帅的位置上撤下来,不管换李二还是换李三,都行。
但李四送来的这么多的文书,把自己洗的一干二净,除了作为主帅的连带责任之外,作战思路是一点问题都没有,现在就连李二都主张“命齐王坚壁不出”,那不就是支持齐王接着为帅?
于是乎,关于战败的处理,基本上就是李元徽被申斥,刘文惠被罢官。
至于前线换帅,李源没提,宰相们也没提,两个说话很有分量的皇子同样没提。
想提的人,自然也是不敢提的。
而后面要商议的,还是改制。
此前对军队进行了改组,重新整编,是为了加强对军队的控制以及精兵简政。
而这次要讨论的改制,就是对行政区域的,进行了重新的规划。
前朝的大燕的行政区域是承袭的大汉十三州的制度,本朝初立还没有进行改制。
实际上曹魏实际已经将天下分成十九州,一百九十郡国。
本朝入主中原之后,因为太祖皇帝慕容毅仰慕大汉雄风,所以就定下了恢复汉朝行政疆域的制度。
到了大唐执掌天下,李源很明显是想要重新对天下疆域进行划分。
一来是一州所控制的郡县太多,容易形成尾大不掉之势。现在各州的军力都在几個儿子手中控制,他可以不用太多担心。
但日后呢?不能一直维持这样的局面。
即便是亲儿子,该削权也的削。更主要的是,为了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于是,就有两种意见应时而出,一种是认为应该按照曹魏时期的旧制,将大州分割。
一种则是直接改郡为州。
前一种是要延续州郡县三级行政制度,分割过大的州,形成互相牵制的局面。
这样看的话,倒是不会对现有的制度造成太大的冲击。
第二种则是要将延续数百年的三级行政制度直接变成州县二级,这可就是大改动了。少了一级行政制度,郡变成了州,那么一州长官的权限该如何界定呢?
这种程度的改制,自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确定的,而李源也有些举棋不定,所以议事的时候也只是开了头。
反正天下还没统一,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