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慕容胄这号的毛头小子,即便是有些勇力,也还没到李元徽能对他另眼相看的地步,有常雁衡、张镇恶、尉迟敬德、罗士襄这些强人在,等闲的武夫可入不了他的眼。
不过他父亲慕容序现在可是卫尉卿,九卿之一,管着长安的武库,算是要职。
这种人物,就很值得拉拢了。
但你要是明着去拉拢慕容序,那肯定是要犯忌讳,毕竟慕容序是李源的人,还是跟着李源很早那批元从系的功臣。
李元徽不会去杵这个眉头,但可以通过慕容胄建立一些联系。
不需要慕容序替他说话,只需要给他传递一些信息就够了。而且他相信慕容序会明白自己的意思。
至于慕容无忌,李元徽直接上表,举荐他为中书舍人。
作为齐王举荐的第一个官员,还不是位置特别高的官职,只是这个官职比较清贵,能够随时了解宫中和朝中的动向。
这个推荐,李源在思量之后,就应允了。因为老四的顾虑,他也意识到了。
不过慕容无忌的任命刚确定,还没发往洛阳征召他入朝呢,老四的举荐书又来了。
举荐卢象为尚书右丞,举荐高智兴为门下侍郎。
尚书左右丞位在左右仆射之下,是尚书省的高官,能够参与机要,以及策略制定实施。
门下侍郎的位置同样很重要,位在侍中之下。
侍中目前是李元徽兼任,所以门下侍郎就成了实际负责人,
而李元徽还给出了举荐这两人的理由,他们都是河北人士。
高智兴渤海高氏,冀州人。
卢象范阳卢氏,幽州人。
李源立即就明白了李元徽的意思,这是对北燕的攻心之策。
虽然皇帝还没换,还是慕容鞅,但从洛阳搬到了蓟县,原本的“东燕”,也就变成了“北燕”。
因为政权主体发生变化,目前的北燕朝堂上下都是河北士族。
头号权臣,诸道大行台、都督中外诸军事、骠骑大将军、太尉、录尚书事、汉公刘玄机,幽州涿郡人。
尚书左仆射卢钦之,范阳卢氏,幽州人。
中书令崔利用,清河崔氏,冀州人。
当然,除了攻心之策,这同样也是在夹带私货。但没办法,李源还是同意了。
因为诺大的朝堂,难道还容不下几個齐王举荐的人呢?
要是这点面子都不给,还指望齐王手下的江淮劲旅给大唐卖命?
另外就是这两人也很适合用来当门面,资历合适,能力也没的说。
李元徽接下来也没在得寸进尺,他的根基始终没在朝堂,硬争这个也没意义。反而是会引起李源和二哥排斥,没必要。
这一来一去的,时间也就来到武德元年的年底了。
慕容无忌也从洛阳出发,前往长安就任,李元徽亲自送行。慕容无忌也知道李元徽举荐他的意义何在,因此态度十分鲜明的表达了自己的态度:“齐王但有所命,无敢不从”
临近年关,各处的用兵本都该偃旗息鼓。但隆冬腊月,有些人是不过年的。
在漠北一场大雪,冻死了无数的牛羊,突厥人这个冬天不好过了。于是他们就把注意打到南面了。
突厥人兵分五路,发动了数十万大军入寇中原。
分别进攻幽州、并州、以及陇右和关中。
刘玄机带着麾下铁骑迅速从冀州赶回了幽州,在渔阳连续跟突厥人打了好几仗,皆胜之。
长安这边,李源让李二和李三分别负责陇右以及关中防务。
因为缺少战马的缘故,在整体上,大唐只能在是处于战略防御状态。但在战术和局部战场,唐军精锐骑兵却是不断利用装备优势驱逐突厥骑兵,在以大军屯驻在战略要道和险要关隘。
而突厥人在无利可图,并且还有中原军队强烈反击下,只能无功而返。
但在初期,还是给大唐治下的陇右和关中北部造成了不小的损失。万余名百姓被突厥人掳掠北上,不过好在晋王李玄庆及时出兵,解救了被突厥人掳走的百姓和牲畜。
突厥人被驱逐之后,秦王回到长安,立即就在朝会之中提议,收复朔方,也就是河套地区。
朔方和云中等郡是当初梁庶人慕容盏造反作乱,跟突厥人签订盟约割让出去的。
而朔方也就是河套地区正好处在关中的北方,若是能在河套建立军镇抵御突厥人,没那么关中的安全性就会极大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