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武德四年开始,他也有六年没有回长安。
武德六年的大战后,武德七年一年,大唐和周边的邻居始终没有爆发太大的冲突,战事的规模都比较小。
双方在黄河、汾水沿线筑起戍堡烽燧,攻守之间多为数千人的规模的小型战斗。
武德八年,蛰伏了一年的大汉展露杀机,刘玄机率军从晋阳出兵,试图攻取河东,但却被阻挡在玉璧。
在攻城损失了数千名士兵之后,汉军就知道想靠强攻打下这城基本上不太可能了。
除非守军送大礼。
();()
于是就开始了围城模式,刘玄机率十万大军在玉璧城下围成了数月,原本还打算靠围城的方式夺取这个重要的战略节点,但却发现玉璧城所在的峨眉台地上,居然还能种植粮食,加上存粮没有三年五载想把玉璧唐军的粮食耗光多少有点痴人说梦了。
而大唐并州都督赵郡王李怀真也在率数万兵马沿着汾水而上,迫使汉军只能退兵,无功而返。
有感于玉璧城的如鲠在喉,无法利用汾水运兵运粮进攻河东,大汉谋士和将领们又把目光看向了洛阳。
武德九年,刘玄机再发大军二十万,进至河内,想要强渡黄河进攻洛阳。
而李元徽率军十万驻扎与邙山,与其相持。
刘玄机见唐军营垒防线无懈可击,始终没有轻举妄动,双方隔着黄河对峙了数月之久,汉军因为粮食供应不足,所以退兵了。
至于江东,这几年每年都要派遣使者至洛阳拜会,东魏皇帝曹炎也时常对李元徽赞誉有加,仿佛没有北伐的心思,但李元徽知道,这些都是假象。
因此严令江淮各部不得松懈。
至于西魏,基本上是无岁不战,连年兴师。
但却始终无法撼动大唐在荆州的重要据点。
宛城新野,以及江州的夏口。
这也就是说,从武德六年后的四年间,各方的情况基本上都维持了实际控制区域没有太大的变化。
大唐在这几年,也逐渐从白沟之战的惨败之中恢复过来。
这几年长安的政局也相对稳定。
基本上是李源和晋王、太子三足鼎立。
李源回到长安,作为皇帝仍然是有众多的旧部支持。
晋王和太子基本上瓜分了朝堂和关中军府,渐渐有了分庭抗礼的苗头,这种情况握着大义名分的李源也能左右逢源。
而李元徽回长安,也是应父兄之邀,过来制定新的国策。
先南后北,还是先北后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