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雄英是真的生气啊,怒其不争,对大明的这些官员,尤其是基层官员,失望透顶。
身在其位不谋其政,总想着捞偏门,总想着走捷径,总想着牺牲别人的利益来达成他们的目的。
这种可恨之事,却做得如此坦然之。
关键还不觉得有什么问题。
尤其在出现问题暴露问题之后,依旧不愿意选择坚决。
连常升这个开国公在得知李太平有冤屈在身的时候,千叮万嘱让这个县令把问题解决了。
这县令依旧选择搪塞过去,依旧选择把说出问题的人给解决掉,都不愿意把问题本身解决。
就这样一拖再拖,原本是一个小窟窿,没有去补窟窿本身,反而将窟窿越拆越大,去意图快刀斩乱麻,忽略掉这个问题。
这不现实,显然如今就是爆雷的时刻。
朱雄英自己在这里当了个钦差大臣,就要好好的整治一下这个官员,也是在给全国各地的官员们敲个警钟。
他不会暴露自己的身份,他就以钦差大臣的身份在这里来,查处这件事情。
等这件事情传开之后,所有人都会觉得朝廷,或者说是太孙,可能是派了钦差大臣,这样一来,让那些地方上的官员们都不敢在行不轨之事。
此刻朱雄英看着那县令说道:
“泰州县县令,我问你的话,你怎么不说?”
那泰州县县令跪在地上,抬头看了一眼朱雄英说:
“大人,下官……下官无话可说……”
没办法,这里发生的事情被朱雄英看得一清二楚,没有解释和辩解的余地啊。想敷衍都敷衍不了。
朱雄英冷哼一声说:
“是无话可说还是说找不到理由了?既如此,本官就当你认了这些罪。既认罪,那就要受罚。”
那县令眼珠子转了转,听到受罚这两个字,还是很畏惧,显然不想受罚,就又开口说:
“大人,下官不觉得下官有错,一切都是为了朝廷与地方的发展,咱们泰州县要想发展起来,修路是必然的,绝对要支持朝廷的修路政策。
那些百姓不愿意官府拆他们的房屋,就是阻碍地方发展,阻碍朝廷政策,下官这样对他们没错。”
朱雄英见他在这种情况,还以朝廷政策给自己当挡箭牌,也是气得够呛,便指着那县令说:
“朝廷的政策,有没有让你强拆百姓的房屋?”
那县令愣了一下,又没话说了,朱雄英在问:
“朝廷的政策,有没有让你拆了百姓的房屋之后,不给他们赔偿?”
那县令还是无话可说。
朱雄英又讲:
“这些百姓被拆了房子,还没有赔偿没有住的地方,你要他们怎么样?自生自灭吗?
朝廷的政策发展,是要建立在地方百姓安宁安定的情况下进行的,而不是牺牲他们来进行建设。
若如你这般损害百姓利益。甚至伤害百姓性命来搞国家建设,那终有一天所有百姓都没有了,整个国家的建设却非常的辉煌,那有什么用呢?
你给我记住了,人才是最重要的。建设是为了服务人,而不是为了给人添堵。”
朱雄英的一番话说完之后,大堂外面那些围观的百姓们,纷纷鼓掌叫好。
这番话算是说到了他们的心坎里呀,大家都看着眼前这位好官,都很激动。
那县令也叹了口气,对朱雄英说:
“大人,话虽如此,可衙门,真的拿不出钱呀。”
朱雄英冷哼一声说:
“拿不出钱?那你告诉本官,钱去哪儿呢?要给一两百户人安排住的位置,帮助他们修建房屋,并不是什么难事儿吧。
一个县衙这点钱都拿不出来,你真当本官是好糊弄的。
好,咱们退一万步讲,就算县衙没钱,那你把这些百姓关押起来,这跟钱有什么关系?
你不让他们说出事实,难道也是因为县衙没钱?
你把那些可能会告状的百姓,有冤屈的百姓,以及跟修路没关系的那些百姓,全部都关起来。
避免他们拦截太孙的队伍,也是因为你这个县衙之中没有钱吗?
事到如今,你问题全部暴露一桩桩件件,皆可治你的罪。你却在这里跟我东扯西扯,各种理由来搪塞。
又说朝廷政策问题,又说地方发展问题,又说什么县衙无钱。你的这些理由没有一个能站得住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