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纸一事,不仅在南京城内售卖,也已经开始以各地方的驿站为点,往各地方进行售卖。
就是报纸当天早上印发,就立马发往各地驿站,由各地官府派人把报纸拿回去,再进行售卖。
这玩意儿不仅让天下百姓,都能在一到三天内知道各种朝廷的消息新闻,也能把本来开销巨大却用的很少的驿站给彻底盘活。
古代的驿站是一个重要的传递消息和官方住宿的地方,一个驿站会养一个驿丞和一些驿卒,所以这也是一笔不小的开销。
平日里只是用来传递各种朝廷消息,接待官方人员。
这也是开销。
可平时,这些驿站都很少有活儿,大多数驿站甚至都没活儿干。
所以这些驿站开销大,却很少用,又绝不能没有。
如今用来当做报纸的中转点,让他们多了点事儿,同时报纸还能赚钱,这就是好事了,物尽其用的同时还能带来收益。
所以报纸这个东西,开始完善起来,带来的收入,也是非常可观。
朱元璋对报纸,一开始还是持观望态度。
可现如今,意识到这东西如此赚钱,就立马不一样了。
笑呵呵的告诉朱雄英,说:
“大孙啊,真如你所说,如今这报纸,全国各地都卖的好。只要是认字儿的,都买。咱听说,那些小娃娃,都要买报纸回去当认字的看。不认识字儿的也买,哈哈哈……”
朱雄英疑惑:“不认识字的买回去干嘛?”
“不是有图嘛?哈哈哈,再说了,不认识字儿,就买回去,人家认识字儿的读,不认识的就跟着看。据说这样,还能很快学会一些字儿。”
朱元璋提起就哈哈大笑,锦衣卫以应天府为中心,辐射全国。
地方上的事儿,他想知道,就能知道。
朱雄英也笑了,报纸这种亲民的东西,让老百姓们也能接触到政治的东西,百姓们买是肯定的。
但是朱雄英没想到这么夸张,不认识字儿也买,跟着一起顺便把字儿学了。
想想,某个村子里,一群农民,拿着一些报纸在手上,听着唯有的几个认识字儿的老先生,或者才学字的小娃娃,一个字一个字的念着。
他们就跟着一个字一个字的听着看。
时间久了,可不也就认识了?
人没有笨的,只有感不感兴趣。
若是感兴趣,什么都学得快。
如今的天下的百姓,一听到朝廷里那个太孙,如何如何坑百官,如何霸气治棒子国,如何套路皇亲国戚的钱赈济灾民。
那别提多来劲了,这报纸写着朝廷政事,和百官趣事,百姓们哪儿看过这种?
严肃的地方特别严肃,有意思的地方又特别有意思。
这报纸都快成为百姓们每天的精神支柱,快乐源泉了。
一下子,让许多一辈子没离开了村子镇子的百姓,都见识到了外面真正的大世面了。
这样的大世面,可给他们激动坏了。
……
武英殿。
朱雄英见朱元璋高兴,就跟着笑了笑,随即就找到机会,说:
“爷爷,如今报纸推行成功,收入也可观。咱们现在,就可以施行官员待遇一体化了。”
朱元璋点头:“太孙的点子,咱肯定是支持的,你肯定已经计划好了具体的章程。”
朱雄英说:“是,就是选个时间,由爷爷来推行一下。”
朱元璋愣住:“哦,还是咱背锅?”
“这是于官员有利之事,爷爷怎么能说是背锅呢?”朱雄英撇嘴。
朱元璋闻言点头:“倒也是,不过总感觉哪里不对……这种好事,你会想着爷爷?爷爷的作用不是给你背锅么?”
朱雄英咳嗽一声,这爷爷现在也不好套路了呀。
也不是朱元璋不好套路了,实在是替朱雄英背锅背多了,习惯性就觉得,朱雄英让老朱去干,那准没啥好名声……
实际上还真是。
朱雄英让朱元璋来推行,就是因为朱雄英知道,有点脑子的官员一下子就能明白,施行官员待遇一体化,就很难行贪污之事。
而且之后吃好的喝好的就很难了。
所以一些脑子好的,就能够明白这是对官员们待遇的明升暗降。
他们肯定会想办法阻挠这事儿的推行。
朱雄英怕麻烦,还是让老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