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得罪文人,得罪文官,得罪士子这个群体的皇帝有很多。
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名声不好。
很多污点黑水都往他们身上泼。
那么是谁在干这个事情呢?
首先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一定是认识字能写字能写文章的人,才能干出来。
可这些皇帝得罪的就是他们,他们来写来评价这个皇帝,这能公正吗?能客观吗?答案是否定的?
那些真正爱戴一个王朝,爱戴一个皇帝的普通百姓,他们在那个时代,或许很敬畏这个皇帝。
可他们不会认字,不会写字,不会留下文章。
他们再吹捧这个皇帝,也不会留下只言片语供后人参考。
所以朱雄英就觉得普及知识,让所有人都能够起码的认识字能写字,是刻不容缓的。
这天下不能只让那一小部分人开口说话。
得让所有人,都能够开口说话才行。
而且还让他们头脑清醒的客观的说话,这就是教育的意义。
于是朱雄英就对盛庸说:
“有时间把这个罗贯中请来,孤跟他聊聊,他不是爱说爱写吗?孤这里有很多题材,也想让他帮忙写一写,说不定还能发现一个更大的商机呢。
小说这种东西其实是很有必要存在的,可以让天下的百姓们,在未来的好日子里多一项娱乐消遣,也很不错。
对了,记住是请过来,别伤害他。一个文人罢了,孤还没有跟他计较到那种地步。”
盛庸却说:“殿下文人的笔和纸,可胜过许多的刀剑呀。您可别小看文人,他们需要毁掉你的名声,或许只需一篇文章。”
朱雄英笑了:“若读书识字的人少了,那么这个人对孤有不好的评价,会让孤遗臭万年。
若读书写字人多了,那么他一个人对孤的污蔑,便抵不上一百个人对孤的吹捧。
读书的人越多,他们手中的笔和纸力量。就越小了。”
盛庸没有明白这话的意思,但他总觉得,太孙说的话相当有水平和道理。
脸上露出敬畏的神色,便转身离开了。
而与此同时,大明的某一个沿海的小县城外。
自从开了海禁之后,渔民们也可以打鱼了。
可却引发另一个问题就是,海上倭寇还是有不少。
这不,这个小县城里的县令,就带着一部分官兵乘着船在海上对一些倭寇进行寻找和消灭。
可就在这时,这位县令的船稍微震动了一下。
有士兵来报:
“大人,咱们的船和一艘小破船正面碰了一下。”
那位县令急忙走到船头往下一看。
只见船头位置有一艘破烂的小渔船漂浮着。
而船上一个浑身穿着破烂衣服的青年,拿着一把鱼叉,缓缓的露出头颅。
旋即,那名县令脸上的愤怒转化成震惊,口里说了一句:
“我去,李景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