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刻母亲杨氏端着最后一盘菜出现,搁置桌上后言道:“对啊!
你该多出去走走,虽然娘知道你学习勤奋,
但总是闭门苦读也不是办法,偶尔外出散心,对身体也有好处。”
说完,她匆匆回房,不多时,拿着一些五铢钱和碎银递给沐辰:
“辰儿,带他们出去自然要花钱。你把皇上的赏赐都给了我,身上肯定没钱。
外面开销大,这些你带着,想买什么就买什么。长安不太平,你要照顾好弟弟妹妹们。”
沐辰恭敬地接过银钱,保证道:“婶子放心,有皇上派的护卫在侧,应该不会有危险。”
早饭后,在四名铁甲卫士的伴随下,一行人出了门。
信步游逛,不知不觉间已至长安外城。
然而,映入沐辰眼帘的却是一片萧索的景象,本应繁华的外城竟如此凋敝。
沐辰惊讶之余,招来一名铁卫询问:“这里为何如此荒凉?”
铁卫恭敬回答:
“大人,这些年长安饱受战乱之苦,特别是汉赵军队频繁侵扰,许多百姓为了避难,
有的躲进了深山,有的迁移到相对安全的地方,
有的投靠有权势的家族,甚至有人远走南方。”
了解到这一情况,沐辰心中五味杂陈。从现代社会的法律与秩序中走出的他,
此刻深刻体会到史书上描述的“五胡乱华”时代那无尽的苦难。
尽管“民不过百户”或许有夸张之嫌,但对于一座曾经百万人口的大都市来说,
如今的人口总量,即便加上官员、军队,也不过二十万左右,实在令人唏嘘。
接下来,恢复人口户籍、重启生产、储备粮食、繁荣商业以增加税收、组建常备军,都是亟需解决的问题。
想到这些,沐辰不禁摇头苦笑,
面对外患不断、朝局动荡、腐败盛行、门阀割据的现状,
要在短短三年内使西晋重归正轨,实现自保,无疑困难重重。
随后,沐辰提议前往城郊,以进一步观察情况。铁卫连忙劝阻:
“大人,当前长安城内尚存地痞恶霸,威胁治安。
虽有军队勉力维稳,然城外流民如织,为求生计,不少人沦为盗贼,四处抢掠。
这些虽未成气候,却也极度危险。属下恳请大人切莫冒险出城。”
沐辰轻轻挥手,淡然言道:“无妨,我们仅作短途探访,近郊一探究竟即可。”
铁卫见状,无奈之下只得随行,一行人于是向城外进发。
抵达城郭之外,曾经的繁盛已成云烟,眼前唯余苍茫与沉静。
秋风萧瑟,枯叶翻飞,似大地沉重的叹息,在断壁残垣间回荡。
昔日车马络绎的街道,此时荒草丛生,
野兽徘徊,偶尔孤雁哀鸣,划破长空,倍增凄清。
烈日炙烤着这片战痕累累的土地,远方的烽火台在阳光下泛出血红,宛如大地的疮疤,无声诉说连绵战祸的悲歌。
村庄废弃,炊烟不再,几座摇摇欲坠的茅舍,在寒风中勉强支撑,仿佛被时光遗忘的片段。
田野中,作物稀疏,杂草与枯枝交缠,
饥饿与绝望编织成无形的阴霾,笼罩着这片土地和其上的生灵。
轻风拂过,周遭更显宁静,
唯有远处隐约的狼嚎与模糊的战斗声,提醒着这仍有人烟,却比荒漠更显荒凉。
盗匪的魅影在林边忽隐忽现,在这片废土上寻觅生机,同时也成为新恐惧的源泉。
长安古城,城墙虽固,却似一位孤寂的老者,静静凝视着周遭的荒凉,
眼中满载着对往昔荣耀的追忆,以及对今日苦楚的无奈。
晋愍帝时期,长安城外不再是人们心向神往的乐土,
而是末日景象的画卷,记录着一个时代的深切创伤与哀愁。
目睹此景,一股深刻的悲凉涌上沐辰心头,同时也更加坚定了他要扭转时局的决心。
据史书记载,此时正值五胡乱华初端,长安一旦沦陷,汉民将面临无休止的战火。
社会结构崩溃,城乡遭受毁灭性打击,人口剧减,经济衰败。
史册详述,战乱与饥馑造成大规模人口损失,
部分地区甚至呈现“野外白骨露,千里无鸡鸣”的惨象。
同时,民族间的暴力冲突,
特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