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国真回答道:“俺们这儿有账本,每天送了多少鱼和水果,每斤多少钱,都记着了,就是数目太大了,俺们算不清楚,索性没算,想着等你回来再算。”
高大壮和高大个纷纷点头附和。
萧狗剩则是贱兮兮地问:“十七叔,俺啥时候能跟他们一样拿工资?俺这一个多月表现可好了,不信你问问他们。”
林新平走之前就对萧狗剩说过,只要他这一个多月认真做事,没出篓子,就会给他算一个月的工资。
“我先盘账,账没出错再说。”林新平哪有这么轻易就相信他。
这账分成了两份,苏国真和高大壮共用一个账本,季向华和丁友东也都各自做账。
加上当初果园有多少石榴,鱼塘有多少鱼,林新平心里也都有大致的数目。
因此账本要是有大问题的话,林新平一定能发现。
至于一些小问题……比如村里的人来摘了石榴吃,这些是难免的,林新平也不会计较。
毕竟当初种树的时候,林新平就对那些帮忙的村民许诺,果园里的水果免费让他们吃。
石榴从七月初就开始出售,结果一直卖到了现在。
一般石榴亩产一千斤左右,去年林新平这座果园的石榴,亩产量也是在这个范围。
可今年石榴的产量翻了至少一倍!
所以果园里的石榴从七月卖到了八月底,并且每天的出货量都差不多是四五百斤。
算下来,这座果园的石榴亩产量至少也有两千斤。
然而,如此大丰收的情况,仅限于林新平的这座果园,其他人的石榴树产量很寻常,亩产几百斤到一千斤的都有。
也幸亏现在网络不发达,不然这样的情形肯定会上新闻了。
同时,村里一些经验老道的农民则认为,某一年大丰收并不一定是好事。
因为今年大丰收,明年就会歉收。
唯独林新平清楚,只要还有土地强化肥料,他的果园就绝对不会歉收。
总的来说,这一个多月的时间,苏国真和高大壮给季向华送了一万八千斤的石榴。
此外,他们也在他们本镇和隔壁镇兜售了几千斤的石榴。
并且还有一些闻声而来的客人,自行到果园采购了石榴。
这些客人里,大部分都是些小商贩。
林新平叮嘱过,即使是到果园自购的客人,价格上也只能优惠五毛钱。
所以,即使有别的商贩来“进货”,对他们的移动小摊子影响也不大。
能接受两块钱进货价的商贩,也不可能以两块五的价格卖出去。
商贩会选择将石榴带到更远一点的地方售卖,那样就不用和高大壮他们竞争,可以卖到三块钱一斤。
是以,至今石榴也快卖完了。
而系统仓库里具有保鲜功能的防护罩,算是彻底没了用武之。
七月八月这俩月,靠着石榴,进账五万多。
鱼每天也有一百多的进账,两个月挣了八九千。
林新平查阅过账本,认为合理后,便通过电话和丁友东、季向华对账。
假如账上有出入,那肯定是有一方作假了。
丁友东和季向华作假的可能性不大,毕竟他们还想和林新平继续合作,作假对他们是弊大于利。
幸好,账目并无太大出入,偶有些许差异,也只是双方的秤不一样,或者是晨露水分重,与水分蒸发后,所引起的细微差别。
这种差别属于公认的正常数值。
账目无误,林新平便说好过几天去区上找他们。
话中之意就是,我要去收账了。
丁友东和季向华的态度都很爽快,丝毫没有拖账不给的意思。
这令林新平很满意,两人如此反应,自然也从侧面说明了苏国真、高大壮他们的工作做得好,起码自己这两个合作商对他们都没意见。
于是第二天,林新平告诉他们,收账后就给他们发工资。
苏国真、高大壮、高大个的工钱,已从去年的提成方式,改为了固定的日工资。
毕竟林新平已经找好了合作商,再给他们提成就不合适了。
日工资是八十块钱,一个月下来也有两千多。
这都快赶上在昌平打工的赵如萍了两口子了!
至于萧狗剩,林新平在问过众人之后,得知他这一个多月虽说没有高大壮他们勤快卖力,但也确实干了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