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十八陵之“建陵”是唐肃宗李亨的陵墓,以下是对其的详细介绍:
### 一、地理位置与规模
* **位置**:建陵位于陕西省礼泉县城东北15公里的武将山南麓。
* **规模**:建陵作为唐代帝陵之一,其规模宏大,具有显着的皇家气派。陵园建筑及石刻布置均体现了唐代陵墓的典型特征。
### 二、历史背景
* **墓主人**:唐肃宗李亨(公元711年—762年),唐玄宗李隆基第三子。安史之乱中,他任天下兵马大元帅,负责平叛,并在马嵬坡兵谏玄宗后,北上至灵武自行登基,遥奉玄宗为太上皇。在位期间,他任用郭子仪等将领收复长安、洛阳,但最终因宦官李辅国发动宫廷政变而惊忧而死,终年51岁,葬于建陵。
### 三、陵园建筑与石刻
* **陵园建筑**:建陵的陵园建筑布局仿照长安城而建,四周均围以墙垣,形状为不规整的方形。陵园内有献殿、寝殿等建筑,用于供奉和祭陵。
* **石刻**:建陵的石刻艺术水平代表了盛唐时期陵园石刻的最高水平。南门为10对石人、5对仗马、1对鸾鸟、1对翼马、1对石柱等,雕刻精美,栩栩如生。此外,北门还有3对仗马等石刻。这些石刻不仅数量众多,而且种类丰富,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 四、文化价值
* **历史见证**:建陵作为唐代帝陵之一,见证了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其陵园建筑和石刻不仅反映了唐代皇家气派和丧葬制度,也为我们研究唐代历史、文化、艺术等方面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
* **旅游资源**:如今,建陵已成为一处重要的旅游景点,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参观游览。游客们可以通过参观陵园建筑和石刻,感受唐代皇家陵园的宏伟气势和深厚文化底蕴。
综上所述,唐十八陵之“建陵”是一座具有丰富历史内涵和深厚文化底蕴的唐代帝陵。它不仅见证了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也为我们研究唐代历史、文化、艺术等方面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同时,作为一处重要的旅游景点,建陵也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参观游览。
# 建陵的历史传说与故事
## 引言
建陵,位于陕西省咸阳市礼泉县建陵镇武将山南麓,是唐肃宗李亨、章敬皇后吴氏及韦妃的合葬陵墓。作为唐代的重要陵墓之一,建陵不仅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还流传着许多动人的传说与故事。本文将带您走进建陵,探寻其背后的历史传说与故事。
## 建陵的建造背景
建陵的营建始于安史之乱结束前夕,历时11个月。它依山为陵,封域广阔,规模宏大,建制仍依前朝,充分展现了唐朝陵墓的雄伟与精致。建陵的选址极为讲究,东临九嵕山昭陵,西与梁山之乾陵隔川相望,北面群山叠嶂,南面则是层层梯田和广阔的沃野,风景秀丽,气势磅礴。
## 唐肃宗李亨的生平
唐肃宗李亨,唐玄宗李隆基的第三子,原名李玙,后被封为忠王,再立为太子,改名为李亨。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次年,唐玄宗入川避难,李亨在马嵬驿分道而行,前往灵武登基称帝,遥尊李隆基为太上皇。李亨在位期间,主要功绩是任命郭子仪等人收复两京,取得安史之乱的战略大反攻。然而,他缺乏军事才能,轻信谗言,将军权交给宦官,导致战争进入胶着状态,唐朝由盛转衰。
## 建陵的历史传说
### 登基与平叛
李亨在灵武登基后,迅速组织力量平叛。他任用名将郭子仪、李光弼等人,并借兵回纥,于至德二年(757年)收复长安和洛阳。这一系列的胜利,不仅巩固了他的皇位,也为建陵的营建奠定了基础。传说中,李亨在灵武登基时,曾得到上天的庇佑,天象异常,预示着唐朝将迎来新的转机。
### 宦官干政与悲情离世
李亨晚年过度宠信宦官李辅国和张皇后,纵容他们干预朝政。公元762年,唐玄宗去世,李亨悲伤过度,卧床不起。此时,张皇后擅谋废立之事,导致宦官李辅国、程元振追杀张皇后至皇帝寝宫,李亨受到惊吓,病情急转直下,当夜崩于大明宫长生殿,享年52岁。这一事件不仅结束了李亨的统治生涯,也为建陵的建成增添了悲情色彩。
### 陵墓的营建与保护
建陵的营建历时11个月,规模宏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