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中宗李显的“定陵”是其陵寝所在地,以下是对定陵的详细介绍:
一、基本信息
墓主人:唐中宗李显(原名李哲),唐高宗李治的第七子,武则天第三子。
位置:位于陕西省富平县北部的凤凰山(又名龙泉山),距离县城约10至13公里不等,主峰海拔751米。
规模:陵园座北面南,东西宽二公里,南北长三公里,周长十公里。
保护级别:1956年8月6日被公布为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6月25日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二、历史背景
生平简介:李显初封周王,后改封英王。683年即位为帝,但随即被武则天废为庐陵王,贬出长安。699年被召回京城,重立为太子。705年,武则天被迫禅位于李显,李显复位为帝。然而,李显复位后重用韦皇后及其亲信,导致朝政混乱。710年,李显被韦皇后毒死,终年55岁,葬于定陵。
历史变迁:定陵在历史上多次遭受焚毁和盗掘。如唐建中元年(780年)二月遭到党项、羌和吐蕃的焚烧;明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二月,太监梁永巡陕时再次被盗掘;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陕西巡抚毕沅才竖碑封墓,使定陵得以保护。
三、陵园构造
陵园布局:定陵陵园座北面南,有四门,分别为左青龙门、右白虎门、南朱雀门、北玄武门,门外各有门阙。朱雀门外还有乳台和鹊台。
石刻群:原有石刻50多件,包括石莲托桃、天马、石马、巨型无字碑等,造型高大雄伟,艺术精湛。但多已无存,现仅存蹲狮三件,石人二件,石马一件。这些石刻反映了唐代石刻艺术的高超水平。
陪葬墓:定陵有节闵太子李重俊及多位公主的陪葬墓,反映了唐室的衰微和统治阶级内部的动荡。
四、现状
遗迹保存:如今定陵的遗迹已经不那么明显,原有的石刻大多已毁,仅存的几件石刻也残破不堪。但陵前的石狮和石人依然挺立,似乎在诉说着这位中庸皇帝凄惨的一生。
旅游价值:尽管定陵的遗迹已不如往昔辉煌,但作为唐代帝王陵寝的一部分,它仍然具有一定的历史和文化价值,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参观。
综上所述,唐中宗李显的定陵不仅是一座具有深厚历史底蕴的皇家陵园,也是研究唐代历史和文化的重要实物资料。
唐中宗李显,唐朝的第四位皇帝,其正史记载丰富,以下是对其生平及主要事迹的概述:
一、基本信息
姓名:李显,原名李哲
生卒年月:656年11月26日—710年7月3日
庙号:中宗
谥号:大和大圣大昭孝皇帝(初谥孝和皇帝)
陵墓:定陵
二、家庭背景
父亲:唐高宗李治
母亲:武则天
兄弟:包括唐睿宗李旦等
妻子:韦皇后(韦莲儿/韦香儿)
子女:包括懿德太子、永泰公主、安乐公主等
三、生平经历
1 早年经历:
- 显庆元年(656年),李显生于长安,初封周王,后改封英王。
- 章怀太子李贤被废后,李显被立为皇太子。
2 首次登基与废黜:
- 弘道元年(683年),唐高宗李治去世,李显即皇帝位,但朝政大权实际掌握在皇太后武则天手中。
- 光宅元年(684年),由于李显试图重用韦后亲戚,与武则天产生矛盾,被废为庐陵王,先后迁于均州、房州等地,流放长达十四年。
3 复位与再次登基:
- 圣历元年(698年),武则天召回李显及家人,重新立李显为皇太子。
- 神龙元年(705年),张柬之等人发动神龙政变,迫使武则天退位,李显复位称帝,恢复唐朝国号。
4 在位期间:
- 李显复位后,恢复唐朝旧制,免除租赋,设十道巡察使,置修文馆学士,加强与吐蕃的经济、文化交往,实行和亲政策,把金城公主嫁给吐蕃赞普尺带珠丹,保证了边疆地区的稳定。
- 然而,李显也放纵纵容皇后韦氏、女儿安乐公主,宠信武三思,导致朝政混乱不堪。
5 悲剧结局:
- 景龙四年(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