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要赶火车的谢铮早早就起来。
这几日虽说没有下雪,但天亮得晚,现在都已经六点了,外面的路还是看不太清。
“阿峥啊,我瞧着这天是一天比一天冷,你把那件皮袄子带上,首都那边说不定比咱们这儿还冷呢。”
谢奶奶在灶房里做早饭做到一半出来提醒谢峥。
“奶奶,不用,我穿得挺厚。”他体格子好,身上穿的还是宋清宁特意让林杏儿做的新棉衣,蓬松又暖和,除此之外,帽子,围巾宋清宁也都准备好了。
“你就别操这个心了,孩子都那么大了,知冷知热,宁宁都给阿峥准备好了,那皮袄子过时了,首都那是大城市,好不容易去一躺怎么也得穿点像样的衣服。”
谢老爷子坐在火炉边,嘴里吧嗒吧嗒的抽着旱烟。
“宁宁那孩子对你是上心。”谢奶奶伸手摸了摸那新棉衣,没再提带衣服的事情,“我看等过完年,我跟你爷爷上宋家提亲去,这么好的孩子,你俩又情投意合,早点定下来。”
她看宋清宁那孩子是怎么看怎么喜欢,有本事,有点小性子,但人聪明,招人疼。
“奶奶,这个事情先不急。”他心里其实比谁都急,但这个事情也不是急就能行的。
“灶台上不是还烧着锅的吗,小心等会糊了。”
谢奶奶本来就是过来说一句话,现在被谢峥一提醒,又急急忙忙的赶回灶房去。
早饭端上桌的时候才六点半,平常这个时候两个老人家才起床,但因着谢峥今天要出门,都提前了。
饭桌上也就谢峥一个人吃得津津有味,两个老人显然就是为了陪他,时不时的动一下筷子。
以前他不喜欢老人起这么早跟着折腾,他在哪儿吃的都是一样,实在没必要在家里麻烦。
后来宋清宁告诉他,老人家年纪大了,在他们能力范围之内,千万别让他们觉得自己没用。
就像今天,对他来说就是一顿早饭,但对老人来说,是临行前对孩子的叮嘱,记挂。
他们不知道能为孩子做什么,只能用自己能表达的方式表达出来。
“奶奶,还有什么没叮嘱的?”谢奶奶欲言又止的眼神实在太过明显。
“阿峥,你的身世爷爷奶奶也没瞒过你。”听着谢奶奶说的话,谢峥夹菜的手顿了一下,他没说话,继续听着。
“当年你爸我们也不是很了解,只知道他是首都来的知青,你这回去了首都,要不去打听一下。”
谢奶奶说完,饭桌上陷入了长久的沉默。
他跟谢家两位老人没有血缘关系的事情谢铮十岁那年就知道了,他的母亲因为村子里发生洪灾跟着仅存的村民们迁徙,在这个路程中碰到了谢家两老。
那个时候这两位老人刚痛失爱子,看到谢母一个人抱着个奶娃娃手忙脚乱的,于心不忍,就帮着照顾了一段时间,这一照顾,就到了现在。
谢峥才一岁的时候身体虚弱的谢母熬不住病痛折磨,早早的撒手人寰了。
两老看着这孤苦伶仃的孩子一合计,就把人给收养了。
关于谢铮的父亲,两老也是偶尔从谢母嘴里听到一两句,知道那人是首都来的知青,很有文化,但因为当时洪灾发生,人流分散得很快,直到谢母去世之前,两人都没联系上。
“你屋子放着的那块吊坠,就是你爸送给你妈妈的,你妈妈又留给了你,这回你就把它带上,问一问看能不能有什么线索。”
他们老两口年纪大了,首都是去不动了,就只能靠这个孩子自己去找。
看着如今长成大人模样的谢峥,谢奶奶觉得欣慰又心疼。
谢老爷子没有说话,显然也是默认了老伴的说法。
“奶奶。”谢峥将碗里最后一口稀饭吃完,放下碗筷,看着两个老人说道。
“我这回去首都只是去卖东西,其他的不在我的计划之内。”
“他们当年是什么原因分开的我插不上手,但这些年抚养我长大的是你们,我没有兴趣去找他,也没有心思再去融入一个陌生的家庭。”
不是他把人想得太坏,而是事实大多如此,他母亲过世那会儿二十岁不到,如今也过去二十三年了,他那个所谓的父亲就能苦等二十三年?
更何况还是从首都来的知青,不管他家里条件如何,苦等一人这事情家里不会同意吧。
谢家两老对视一眼,他们太了解谢峥了,这孩子有时候看着不着调,但心里比谁都又主意,他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