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传道之路启航
我将那只透着诡异的黑色纸鹤捏在手中,一股寒意从指尖直达心底。警告,天谴,这些字眼仿佛带着千钧之力,压得我有些喘不过气。周围的议论声嗡嗡作响,像是在嘲笑我的不自量力。
“尹凡,别怕!我们不怕他们!”严灵儿的声音清脆而坚定,像是一道暖流驱散了心中的阴霾。是啊,我还有朋友,还有梦想,怎么能被一封恐吓信吓倒?
我深吸一口气,将纸鹤捏成粉末,洒向空中, “道之所在,虽千万人吾往矣!我不会因为任何威胁而放弃。”
林风拍了拍我的肩膀, “说得好!我们支持你!”
我和林风、严灵儿聚在一起,开始商讨下一步的计划。 “警告信的事情先不用理会,我们继续按照原计划进行,”我说道,“我们要举办更多关于道学的讲座,让更多人了解道教的精髓。”
“我建议我们可以成立一个道学研究小组,”林风补充道,“这样可以吸引更多对道学感兴趣的人参与进来,一起学习和探讨。”
“好主意!”严灵儿的眼睛一亮,“我们可以定期举办读书会、研讨会,还可以邀请一些专家学者来做讲座。”
我们三人你一言我一语,很快便制定了一个详细的计划。为了让更多人了解我们的活动,我们开始在校园内外张贴海报,宣传道学的理念和活动。很快,我们的计划便吸引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
海报的设计我们花了不少心思,最终决定用简约古朴的风格,配上老子骑牛图和道德经的经典语句。我和林风、严灵儿三人分头行动,将海报贴在了学校的公告栏、图书馆、食堂等人员密集的地方。
让我欣喜的是,海报贴出去没多久,就引起了不少人的关注。路过的学生纷纷驻足观看,有的还掏出手机拍照。甚至还有几位同学主动上前询问,表示对道学很感兴趣,想了解更多相关知识。
这天,我们参加了一个校外文化交流活动,摆了个关于道教文化的摊位,向路人介绍道教知识,并现场写书法赠送。人群中,一位儒雅的中年学者引起了我的注意,他驻足良久,认真地翻看着我们准备的书籍和资料。
我见他气度不凡,便主动上前攀谈,“先生对道学也有研究?”
“略知一二,”他微微一笑,“我叫李明远,是研究古代哲学的。你们这些年轻人对传统文化如此热衷,真是难得啊!”
我们便从老子谈到庄子,从道德经谈到逍遥游,越聊越投机。李教授对我的见解表示赞赏,并鼓励我将道学发扬光大。临走前,他递给我一张名片,“小友,以后遇到什么困难,可以随时联系我,我很乐意尽我所能提供帮助。”
李教授的鼓励让我信心倍增,我和林风、严灵儿商量着,下一步要加大宣传力度,让更多人了解道教文化。我们联系了学校的广播站和校报,希望能够借助他们的平台宣传我们的道学社。
没想到,我们的行动很快引起了当地媒体的关注。一家报社的记者联系到我,说想采访我,报道一下我推广道学的经历和想法。
采访那天,记者带着摄影师来到了学校,我们找了个安静的角落坐下。
“尹同学,是什么原因让你萌生了在大学推广道教文化的念头呢?”记者开门见山地问道。
我沉思片刻,缓缓道来,“我从小就对道教文化很感兴趣,觉得它博大精深,蕴含着很多人生哲理。来到大学后,我发现周围的同学对道教文化了解甚少,甚至存在一些误解。所以,我就想尽自己的一份力量,让更多人了解道教文化的魅力。”
“那你觉得道教文化最吸引你的是什么?”
“是它那种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思想,让人心境平和,与世无争。”
采访结束后,记者对我竖起了大拇指:“尹同学,你对道教文化的理解很深刻,也很有见地。相信你的故事一定能引起很多人的共鸣。”
采访稿刊登后,引起了不小的反响。我的邮箱里收到了很多邮件,有的是表示赞赏和支持的,有的是想进一步了解道教文化的,还有的是邀请我去演讲的。
我开始频繁地出现在各种场合,有大学的课堂,也有社区的文化讲座,还有企业的内部培训。我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结合现实生活中的案例,向大家讲解道教的思想精髓,以及如何将道家智慧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看着台下那一双双求知若渴的眼睛,我心中充满了成就感。我知道,我的努力没有白费,我已经成功地将道教文化的种子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