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子,不过三四岁。
这两孩童自然是徐乾纲与莫秀华的孩子,不待徐慎之发问,莫秀华便主动说道,“女儿叫玲珑,今年六岁,儿子叫常道,今年三岁。”说罢,又对两个孩子道,“玲珑,常道,还不给叔父行礼?”
两个孩子闻言,走到徐慎之面前,“见过叔父。”
“免礼了。”徐慎之笑了笑,扭头看向莫秀华,“此次来得匆忙,没给两个孩子备什么礼物,有什么随身物件便拿出来,我给开光。”
莫秀华也没拒绝,轻笑着从两个孩子颈下取下两枚玉坠,交给徐慎之。
开光并非难事,只需要往里面注入灵气即可,经灵气开光过的物件长期佩戴,能够增强体质,辟邪驱魔。
三人交谈片刻,徐乾纲便叫下人去收拾了间屋子,供徐慎之休息。
当天傍晚,孔宣到了,一进屋便道,“真人,事情都办妥了。”
“甚好。”徐慎之点了点头,一块心病祛了,感觉轻松了许多。
“就是家中家具太大,不易搬运,便留了下来。二爷临走时候舍不得药铺,啥都想带走。”孔宣大大咧咧地坐下,倒了杯水喝。
“以后还会回去的,不碍事。”徐慎之又道。
“我担心又有蟊贼入户盗窃,便布下了阵法。”孔宣又道。
“你如今修为和我一样,向我邀功我也没什么能给你的。”徐慎之笑道。
孔宣翻了白眼,又喝了杯水,随即出门去了。
二人休息一宿,次日清晨,徐慎之取出道袍换上,告别了莫秀华夫妇,与孔宣离开,再度北上。
离开莫府,孔宣去买了米饼打了些酒带上。
步行出城之后,二人便走便聊天,说话可以解闷,如果闷着头走路便感到很是无趣。
孔宣对他的过往很有兴趣,一直追问个不停,若是早些年,徐慎之定然不愿意回答,但如此过去很多年了,有些事他已经渐渐放下,便一一告知了孔宣。
“真人,咱们接下来去哪里?”孔宣发问。
“先不去福陵山。”徐慎之扭头看他。
孔宣岂能听不出他话中的揶揄,讪讪一笑,不再多言。
“去趟长生寺,去看看明悟禅师。”徐慎之又道。
“你不挺讨厌和尚吗?”孔宣侧目看他。
“那也要看是哪个和尚。”徐慎之瞪了他一眼,他一生中能看到眼中的僧人有两个,一个是宝象,一个就是明悟。
宝象虽然是个不禁酒肉的花和尚,但是有情有义,只不过自从靖康之难过后,他再也没见过这家伙。
初识宝象的时候,宝象便已是而立之年,而今过去了十六年,这家伙今年也该四十六七了。
明悟是个严守戒律的好和尚,他有多大年纪怕是连他自己都说不清了,不过他上次路过长生寺的时候明悟自言大限将至,不知他还在世不,希望还在。
二人脚力甚好,往北行了七八日,过了下邑县,到了长生寺。
到得长生寺,徐慎之心中一凛,长生寺外生了不少荒草,大门开了半落,左侧院墙倾倒一片,已然荒废了很久。
“真人,看这光景,那老和尚怕是已经不在人世了。”孔宣唏嘘道。
徐慎之默然点头,推开大门往寺院里走了几步,只见院中杂草丛生,左右禅房门窗损坏许多,一片萧条景象。
二人步入后院,到得明悟生前居住的禅房门口,只见门上挂着锁头,但锁头并未锁死。
“真人,他可能猜到你会来。”孔宣指着门上的锁头说道。
“嗯。”徐慎之点了点头,长生寺内的其他禅房的门窗都没上锁,唯独这间门上挂了锁,这本身就是一种提示。
孔宣取下门锁,推开房门,门上的尘土夹杂着一股浓郁的霉味儿扑面袭来。
二人捂住口鼻相继步入房内,只见桌椅上布满成尘土,屋顶上挂满了尘土。
“真人,你看!”孔宣语带惊讶,伸手指向床榻。
确切的说,是指向床榻里面的墙壁。
徐慎之抬头看向那里,只见墙壁上有一道淡淡的人影,人影虽然模糊,但顶上无法,明显是个和尚的影子。
“真人,不对劲儿啊!”孔宣扭头看他。
徐慎之轻轻摇头,“明悟禅师修为虽然不高,却是真正的佛门大德,他生前应该经常在此面壁参禅,其神入墙壁之中,留下了影子。”
“还有这种事?”孔宣感到很是不可思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