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开封城外,流贼大营的深处,一场前所未有的军事变革正在悄然发生。李岩,这位智勇双全的将领,正以他的远见卓识和坚定信念,引领着义军走向一条全新的道路。
当初,李岩从陕西返回河南,面对的是李自成对他的猜疑和潜在的杀机。然而,凭借着宋献策的力保和自己的才华,他最终得以保全性命,并有机会在义军中施展自己的抱负。
李岩深知,传统的长矛大刀已经难以应对日益强大的官军。为了提升义军的战斗力,他极力游说李自成组建火器营。在李自成终于点头同意后,李岩便开始了紧张的筹备工作。
他拨给了李岩五千名看似老弱病残的士兵,但这些士兵在李岩的精心训练下,逐渐焕发出了新的生机。同时,李岩还从历年搜刮的财物中拨出巨款,用于购买火器和弹药。红娘子则利用自己在黑道上的关系,为火器营购得了大量的火铳和火药。
然而,组建火器营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由于火铳的质量参差不齐,李岩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但他并没有放弃,而是带领着士兵们日夜赶工,对火铳进行改良和修理。最终,他们成功地组建起了一支拥有三千名士兵、装备精良的火器营。
在校场上,火器营的士兵们展现出了惊人的战斗力。他们整齐划一地举起火铳,对着前方的木偶方阵进行齐射。随着一声声震耳欲聋的轰鸣,木偶方阵被击得七零八落。这一幕让在场的所有人都为之震撼。
李自成更是难掩内心的激动和喜悦。他深知,这样密集的火铳齐射足以让任何敌人闻风丧胆。如果将这些火器营的士兵投入到实战中,必将为义军带来巨大的胜利。
李岩的军事变革不仅提升了义军的战斗力,更激发了士兵们的斗志和信心。他们深知,自己手中的火铳不仅是武器,更是他们走向胜利的希望和信仰。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火器营将在李岩的带领下继续成长和壮大。他们将成为义军中最为强大的战斗力量之一,为推翻明朝的统治、建立新的政权而努力奋斗。
在行辕的深处,沈槯疾步如飞,手中紧握的塘报仿佛承载着千斤重担。他走到孙传庭面前,将这份来自河南总兵陈永福的绝笔塘报递了上去,声音沉重而坚定:“开封,已经陷落了。”
孙传庭闻言,如遭雷击,整个人猛地一颤,失声惊呼:“什么?开封已经陷落?”他的眼神中充满了难以置信与深深的忧虑。
沈槯点了点头,语气中带着几分无奈与沉痛:“这是陈永福在城池被攻陷前,拼死派人送出的最后一份塘报。流贼在开封城的西北角炸开了一道宽达三十余丈的缺口,十几万流贼如潮水般涌入城内。陈永福带领官军浴血奋战了两天两夜,最终还是未能守住这座河南首府。”
孙传庭闻言,长叹一声,整个人仿佛被抽空了力气,一屁股跌坐回了椅子里。他沉默良久,心中充满了对西路大军瓦解的悲痛与对流贼势力日益壮大的无奈。
“看来,你是对的。”孙传庭终于开口,声音中带着几分幽怨与无奈,“流贼的确已经成了气候。”
沈槯闻言,目光坚定地望着孙传庭:“现在改变策略还来得及。我们必须放弃原有的计划,寻找新的出路。”
孙传庭抬起头,目光灼灼地望着沈槯:“儿子,你跟我去关中。我们爷俩争取在两年之内练出一支精兵,则大事仍有可为。”
然而,沈槯却摇了摇头,语气坚决:“去关中没有活路。关中太贫瘠了,无法支撑起我们练兵所需的庞大开支。”
孙传庭皱眉道:“关中有八百里秦川,土地肥沃,怎么会贫瘠?”
沈槯苦笑一声:“关中虽然土地肥沃,但历经战乱与天灾,早已疲惫不堪。再加上朝廷的横征暴敛,百姓生活困苦,根本无力支持我们练兵。”
孙传庭闻言,心中不禁有些动摇。他深知沈槯所言非虚,但又不愿放弃关中这个传统的根据地。
“那你说说,江南究竟有哪里好?为什么非要去江南?”孙传庭强压下心中的不满与疑惑,问道。
沈槯闻言,眼中闪过一丝光芒:“江南之地,物产丰富,丝绸、盐、冶铁、茶叶、瓷器等战略物资应有尽有。而且海运便利,可以与东倭、西夷通商互市。更重要的是,江南拥有庞大的豪强商贾群体,他们掌握着大量的财富。大明朝七成的税赋都来自江南。只有背靠江南富庶之地,我们才有足够的财力编练新军,剿灭流贼,征讨建奴。”
孙传庭闻言,心中不禁有些动摇。他深知江南之地的重要性,但又不愿轻易放弃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