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天边传来那熟悉而又振奋人心的号角声,战局骤然逆转。黑云压城的明军犹如潮水般自北边的山梁后汹涌而出,数千铁骑如龙腾四海,铁蹄轰鸣,踏破泥泞,尘土飞扬,天地间回荡着不屈的战歌。明军将士与建奴的目光同时被这股新生的力量所吸引,希望的火花在每个人的心中重新点燃。
“援军到了!”
“是大明的援军!”
“弟兄们,杀啊!将这些建奴赶回老家去!”
士气如虹,明军防线瞬间坚不可摧,几处战场更是发生了戏剧性的逆转,建奴骑兵被硬生生逼退,最终只能狼狈撤退,消失在南边的山梁之后。
两军会师,欢声雷动,胜利的喜悦弥漫在每一个战士的心中。此时,一位英姿飒爽、气度不凡的年轻武将,在亲卫的簇拥下,来到沈槯面前,抱拳笑道:“沈总兵大名如雷贯耳,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
沈槯连忙回礼,心中却暗自思量。这位便是玉田总兵李立峰,正是他及时的援手,挽救了危局。沈槯深知,这不仅仅是个人之间的情谊,更是大明命运的关键转折。
“李总兵过誉了,此番若非贵部及时赶到,我大同军恐难逃覆灭之厄。”沈槯诚恳地说道。
李立峰摆手笑道:“沈总兵言重了,同为大明将士,自当守望相助。不过,建奴狡猾,此地不宜久留,我们还是尽快前往松山,与督师大人会合为妙。”
沈槯点头,随即下令整顿人马,准备向松山进发。同时,他心中暗自盘算着即将到来的大战。作为曾经的历史迷,他对明清战争的每一个细节都了如指掌,深知松山之战的重要性和复杂性。
“李总兵,我听闻各路大军已齐聚松山城外,是否属实?”沈槯试探性地问道。
李立峰点头确认:“不错,八镇总兵已全部到齐,十几万大军整装待发,只待与建奴一决雌雄。”
沈槯闻言,眉头微皱。他深知,这场决战不仅仅是军力的比拼,更是战略与意志的较量。而洪承畴的决策,将直接决定这场战役的走向,乃至大明的命运。
“洪督师可有新的部署?”沈槯试探性地问道。
李立峰沉吟片刻,说道:“督师大人深谋远虑,自然已有全盘考量。不过,沈总兵也知,建奴骑兵机动灵活,难以捉摸。我们唯有抱团取暖,方能抵御其锋芒。”
沈槯点头,心中却暗自警醒。他深知,历史的车轮不会因个人的意志而改变,但他也相信,只要每一个将士都拼尽全力,就能改写那些既定的悲剧。
“李总兵言之有理,我等自当齐心协力,共御外侮。”沈槯坚定地说道。
随着两军合流,松山城外的明军士气大振,一场关乎大明国运的决战即将拉开序幕。而沈槯,这位来自未来的灵魂,将如何在这场历史的风暴中书写属于自己的传奇篇章,一切尚待揭晓。
在这一刻,沈槯心中的焦虑如同烈火烹油,再也无法遏制,他猛地转身,对身旁忠诚的家将小莱子厉声喝道:“小莱子,速速备马,刻不容缓!”
小莱子闻言,心中一凛,不敢有丝毫耽搁,迅速将沈槯那匹矫健的白马牵至跟前,鞍鞯齐备,只待主人上马。
李立峰见状,一脸愕然,不解地问道:“沈总兵,你这是何意?”
沈槯目光如炬,沉声解释道:“李总兵,我军虽已集结松山城外,声势浩大,但后方杏山、塔山,尤其是屯粮重地笔架山,却如同不设防的门户。若建奴狡猾,窥得我军虚实,派遣精锐骑兵突袭笔架山,则我军粮道危矣,后果不堪设想。我必须即刻赶往松山,向督师大人禀报此等危急情况。”
李立峰闻言,脸色骤变,深知事态严重,连忙应和道:“沈总兵所言极是,此事关乎我军生死存亡,我岂能坐视不理?我愿与你同行,共赴松山。”
于是,两人迅速安排各自麾下的副总兵继续领军前行,而他们则仅率十余名精锐亲兵,如离弦之箭般直奔松山而去。
松山城内,蓟辽总督行辕内,气氛凝重。洪承畴正焦急地在屋内踱步,不时望向门外,亲信家将唐士杰手中的参汤早已凉了又热,热了又凉,却始终未能送入洪承畴的口中。
就在这时,门外传来一阵急促而坚定的脚步声,洪承畴猛地回头,眼中闪过一丝希望的光芒,急声问道:“可是李总兵回来了?”
“正是末将!”李立峰的声音洪亮有力,伴随着他的步伐,人已至屋内。沈槯紧随其后,向洪承畴行了一礼,沉声道:“末将沈槯,参见督师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