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疑惑重重,沈槯的按兵不动,究竟是何用意?是另有图谋,还是故意为之,以消磨义军的斗志?然而,即便官军未动,义军的损失却已触目惊心。五千余将士血洒疆场,万余伤者呻吟于地,尤其是回回营,几乎遭受灭顶之灾,孤山营与老鸦营亦是元气大伤。士气之低落,信心之动摇,如同冬日寒风,侵袭着每一颗尚存热血的心。
粮食告急,前路茫茫,李岩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抉择。留在大同,无异于坐以待毙;返回米脂,则空手而归,难以向闯王交代。北进蒙古,南奔太原,东取京师,每一条道路都充满了未知与风险。李岩的沉默,是对未来的深邃思考,也是对义军命运的沉重担当。
行帐之内,气氛压抑,将领们个个垂头丧气,昔日的豪情壮志似乎已被这场惨败消磨殆尽。李岩的威望与义军的凝聚力,在这一刻都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然而,正是这份逆境,激发了李岩内心深处的决绝与勇气。
终于,他打破了沉默,声音坚定而有力:“传令全军,即刻拔营,绕过大同东门,向北行进!”此言一出,行帐内顿时哗然,将领们面面相觑,难以置信。北进蒙古,抢掠牛羊?这听起来更像是一个绝望中的幻想,而非切实可行的战略。
但李岩心中自有计较。他深知,此举并非真的要与蒙古人为敌,而是虚晃一枪,迷惑敌人。他的真正目标,是京师——那个象征着大明王朝心脏的地方。他计划先北上阳和卫,再突然东转宣府,最终直捣京师,效仿沈槯奇袭盛京的壮举,给予大明王朝致命一击。
这是一次孤注一掷的冒险,但李岩认为,唯有如此,方能扭转乾坤,为闯王的大顺政权开辟出一条通往胜利的道路。即便失败,也能牵制大明精锐,缓解河南的压力,为闯王争取更多的时间与空间。
于是,在李岩的果断决策下,义军再次踏上了征途,这一次,他们不再是盲目流窜的贼寇,而是怀揣着改变历史命运的壮志,向着未知的未来进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