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不论怎么讲,已经做好了最终决策,那就要执行下去。
想要谋反,最重要的就是要突破皇宫的防线,如此才能歼灭在皇宫里面办公的那两个丞相。
啊不对,他们不是丞相。
如此才能歼灭那两个赵楷的走狗。
只有把这两个走狗干掉,这样才能掌控皇城。
届时再上演一场大戏,让太上皇重新归位,然后。由他们发布一道圣旨,宣布赵楷为叛军。
谋权篡位,罪不容诛!
但是所有的一切前提都是先攻破环城。大宋的京城内赵楷还是留下了7000铁骑外加7万大军。
根据其他人的线报,可以得知这七万大军中有五万大军是赵楷的死忠。
他们能够争取的也只有两万大军,那两万大军的掌权者怎么可能会违背大事帮他们呢?
所以想要模仿第一件事情就是要将驻扎在京城的七万七千大军找个理由调出去。
然后再想办法从外面调上一支他们这些大臣的心腹所掌控的大军,进入京城进行防卫。
如此一来,谋反将是唾手可得的事情。
由于此时的大宋还没有任命,新的枢密使所以上奏折的任务就直接落在了枢密院同知身上。
枢密院同知在自己的书房中,眉头紧锁,对着烛光奋笔疾书。
“大人,您真的决定这么做吗?这可是掉脑袋的大事啊!”身旁的亲信一脸忧虑地说道。
枢密院同知停下笔,目光坚定地看着亲信:“如今已无退路,只能放手一搏。若能成功,荣华富贵唾手可得;若失败,也不过是一死罢了。”
亲信无奈地点点头:“大人既然心意已决,小的定当追随。只是这奏折递上去,那刘伯温和诸葛亮可不是好糊弄的。”
枢密院同知冷哼一声:“哼,管不了那么多了。只要我们做得天衣无缝,谅他们也瞧不出端倪。”
写完奏折,枢密院同知小心地将其封好,吩咐亲信:“你速速将这奏折送到御书房,记住,路上千万小心,莫要被人发现。”
亲信应了一声,怀揣着奏折匆匆离去。
御书房中,刘伯温和诸葛亮正忙于处理政务。
“丞相,这几日的事务真是繁多,大宋的积弊要想彻底清除,绝非易事啊。”刘伯温揉了揉眉心说道。
诸葛亮轻摇羽扇:“伯温莫急,按照陛下的谋划步步前进,必然能够一举扫清弊端。”
这时,一名太监匆匆走进来,跪地行礼:“启禀两位大人,枢密院同知有奏折呈上。”
刘伯温接过奏折,打开一看,脸色顿时变得凝重起来。
“诸葛丞相,你且看看这奏折。”刘伯温将奏折递给诸葛亮。
诸葛亮接过,仔细阅读之后,眉头紧皱:“西夏进犯?西军告急?此事来得蹊跷。”
这封奏折诸葛亮一看就知道是假的。
如果真的有西军侵犯,那么锦衣卫必然会用最快的速度将这样的情报直接送过来,而不是需要这些大臣汇报。
真的赵楷撒向大宋各地的锦衣卫是吃素的吗?
“恐怕这些人是想用这样的假消息调走驻守在京城的七万七千禁军,然后在效仿汉时的董卓进京一事。”
说到这里的时候,诸葛亮的脸上露出了厌恶的表情。
大汉的崩塌就是因为董卓进京直接致使皇权威严尽丧。
现在这些大臣居然意图在大宋复刻这件事情如何不让诸葛亮感觉到愤怒与厌恶。
不过这样的厌恶和愤怒仅仅持续了一刻的时间罢了,诸葛亮瞬间就意识到这同样是一个绝好的机会。
如果京城内的七万禁军依旧待在京城,这些大神怕是给他们十个胆子,他们也不敢造反。
他们不造反就只能一个个慢慢查下去。
慢慢查下去,一个一个的动手的话,谁知道下面的那些官员会给赵楷编排什么样的骂名。
毕竟大宋以前的刑不上大夫可是深入人心。
就算赵楷之前已经直接废除,但是百年时间里积累的习惯可不是那么容易直接废除的。
如果真的这样慢慢来的话,赵楷身上必然会背上一个暴虐的骂名。
皇帝背上骂名,对于他治理底下的臣民可是一个巨大的麻烦。
所以能不背就不能让赵楷背。
“如此我们不妨直接召开一场大朝会,想必这些大臣一定会直接跳出来,要求将禁军调离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