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楷看着诸葛亮看向那些学子的眼神就好像在发光一眼就知道这一波稳了。
同时他的心理也是成就感满。满可不是谁都能做到培养出来的学子能够让千古名相。诸葛亮感觉到满意的。
诸葛亮微微挺直身子,神色郑重地对赵楷说道。
“陛下,这些学子在农桑之事上的表现着实令人惊喜。虽臣尚未考教他们其他方面的才能,不能完全确定其综合素养,但仅就农桑这一方面而言,他们堪称一流。”
听到诸葛亮的赞言,赵楷的面色变得更加笑容灿烂了起来。
“朕相信丞相的判断。这些学子皆是朕悉心培养,能得丞相如此赞誉,朕心甚慰。”
诸葛亮轻摇羽扇,继续说道。
“陛下,农桑乃国之根本。如今我大宋虽海贸发达,但粮食之重,不可忽视。”
“这些学子对五谷杂粮之熟悉,对水稻、豆类等作物的种植之见解,实乃我大宋之幸。他们所提之盐水浮力筛选法,虽臣此前未闻,但观之确有其理。若能以官服之力推行此法,筛选优质种子,必能提高粮食产量。”
“综上所述,臣不建议让他们进入朝堂之中任各部官员,他们更加适合主管农桑一事。”
说完这句话,诸葛亮还生怕赵楷不同意,再一次拱了拱手说道。
“我大宋的农桑之事一直以来都归户部管理,粮食产量由于有各种优秀的稻种缘故,所以勉强还算足够。”
“但是存在翻阅了历年以来的粮食储备之后,发现粮食的数量还是缺乏了起来,特别是在这几年城市化越来越严重之后,大量的人口在城市之中,粮食的需求变得更大了。”
“前几年我大宋的粮食还有结余,但是这几年已经开始有些开支相等的情况出现了,如果再不多加干涉的话,极有可能在未来的五年之内爆发一次缺粮危机。”
诸葛亮说这句话的时候表情极为凝重,很显然他是这么认为的。
大宋的粮食产量在他看来是不足的,不,或许还不能用不足来形容,应该说是危险的。
面对诸葛亮提出来的论点,赵楷也是点了点头。
很显然不只是诸葛亮这么认为,就算是赵楷也同样认为粮食现在是头等大事。
自己的系统内还有大量的金钱,为什么没有大规模的征召部队不就是因为第一太早征召维持费有些浪费。
第二就处在粮食这里,一旦多上二三十万只嘴吃饭。
那所需要的粮食可不是多剩二三十万人需要的粮食,而是至少需要多上上百万人的粮食。
别以为运输粮是中途就没有损耗,一般来说古代运粮如果走陆路的话。
如果一个人一次性能拉四五百斤的粮食,那么这里面有大概两百斤是他路上所需要食用的粮食,还有马匹所需要使用的粮食。
也就是说如果一切顺利的情况下,陆运良是有一半可以运到,而实际上大部分情况只有三成。
这才是赵楷没有大规模的征召军队的原因。
所以摆在赵楷眼前,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解决粮食问题。
解决粮食的办法,第一点就是开源。
开源很简单,直接派兵去扩充领土,比如攻占东南亚就可以获得大量的粮食生产地。
或者是更进一步增加粮食产量。
节流就更简单了,让人口锐减自然就节流了。
不过很明显的是,节流是不可取的,攻打东南亚暂时来说也是不可取的,大宋没有足够的粮食,不能支持两线作战。
现在对金人的作战还没有结束,不可能直接掉头去打东南亚。
所以唯一解决问题的办法就是增加粮食的产量。
在赵楷的心里思绪万千的时候,诸葛亮提出了一个让赵楷都有些震惊的想法。
“此时我大宋的户部可以说是已经迷乱了,与其继续了农耕在户部的名下,不如将其独立出来组建一个农部,类似于以前的劝农司。”
这个想法如果是和赵楷同个时代的人提出来,赵楷并不会有任何的惊讶,但偏偏提出这个想法的是诸葛亮。
将农业单独隔出来,成为一个新的部门。按诸葛亮当时的朝代背景来说,应该是不会有这种想法的。
只能说不愧是千古名现,学习能力根本不是一般人能比的。
只需要让他们收集到当时时代的知识背景之后,他们就可以做出任何人都无法做出的决策。
这就是华夏民族曾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