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防线,进入京畿地区大肆劫掠,同时兵锋直指京城,当时的嘉靖皇帝向全国下发勤王诏书,各地官军入京勤王,最终不敌蒙军,万般无奈之下,嘉靖答应了俺答汗求贡的要求,这就是历史中有名的俺答求贡事件!
也就是此战后,草原上的诸多部落发现了大明的外强中干,对边境的劫掠开始日益猖獗!
朱由检见众臣都沉默,继续说道:“朕的局就是引黄台吉入关!”
“什么?”
“陛下,万万不可!”
“此事要三思!皇上,兵者国之大事,生死之地,万万不可仓促!”
···
五个内阁大臣听完后,像是被踩到尾巴的猫,全都猛然站起,脸色大变。
朱由检非常平静的看着几人,他早就料到众人的反应了。
“诸位爱卿,莫慌!听朕说完。”
朱由检拿着一根鎏金权杖充当指挥棒,再次指向关宁锦防线。
“辽东军镇虽能抵御建奴的攻击,但是你们忽略了一个事,朕说过,钦天监根据天象观测结果,未来许多年中,北境的干旱会加剧!而朕也命暗卫遍寻北境各地经验丰富的农者,他们都对未来几年的天气情况没有信心。
不说太久,单说未来三年,若是北境干旱加剧,天灾之下,众多百姓无粮果腹,无地可耕,化作流民,那就会滋生造反,到时外有强敌,内有天灾人祸,如何处置?”
“陛下,若是拿下安南可用安南之粮补充北境,或能渡过粮食危机!”
朱由检摇头道:“此乃权宜之计,无法解决根本问题,安南之粮只能缓解,无法根除,若是建奴发展出水师,截断我海上运粮线,当如何?虽然王徵研发的蒸汽机勉强可用,但是铁路的铺设是极为漫长的过程,西南之地多山,陆地运输效率极低。”
朱由检说完,场面再度出现寂静。
在场的五个内阁大臣可以说是现在大明最有能力和理政高手,面对如此棘手之情况也有些无力。
“综上所述,朕决定冒险引建奴入关劫掠,从而对建奴一击重击!只有打疼他们,让他们伤元气,建奴人丁本就不多,只有这样才能迎来几年的和平,我们才好全力应对将要到来的天灾!”
“陛下,老臣想听听您具体的计划。”袁可立默然出声,他对皇帝的局势分析还是很认同的,根据历史卷宗来看,但凡发生大面积的天灾,一定不会是小事。
“此局需要袁崇焕和大同,宣府等边镇配合!”
“朕是这样想的···”
朱由检把自己的想法全面说出后。
袁可立猛然站起身:“陛下,您作为一国之君,老臣绝不同意你以身犯险!自从陛下即位以来,朝野风气正在快速恢复,我大明中兴之志全在您身上,此举是国本之事,万万不可!”
朱由检见到袁可立的样子,心中有些惊讶,同时更多的是感动。
此时的袁可立就像是一个护犊子的老牛,固执、暴躁、充满着巨大的能量。
甚至冒着顶撞皇帝的大罪直接出言。
“袁阁老,注意君臣礼仪。”王承恩在一旁低声提醒。
袁可立直接无视后者,吹胡子瞪眼的再度说着:“陛下,自古以来,历朝历代都有中兴之主,但是如此拿自身来充当诱饵之行为,老臣不同意,若是陛下执意如此,老臣身为内阁首辅,当为死谏!”
袁可立说完,孙承宗四人也默默的起身站起和袁可立站在同一列。
“陛下,老臣也不同意。”沉默的张维贤也起身站起发言。
朱由检见状有些无语:“诸位,此战朕准备动用近二十万大军,难道还不能保朕无恙?”
“陛下,您没有亲临过战场,无法理解袁大人他们的想法,臣虽不惧建奴,但是也不能百分百保证在如此庞大的战争中保陛下无恙,英宗时的土木堡之变就是个血淋淋的教训。”
张维贤有些沙哑的声音响起。
“好了,好了!都坐下吧,朕不以身犯险便是,你们几个老家伙一大把年纪了,气性还挺大!”
朱由检有些没好气的说着。
几人这才松了一口气。
“陛下,老臣刚才冒犯了,愿受陛下惩治。”袁可立稳下情绪后开口。
朱由检翻了个白眼,摆手道:“行了,行了,朕知道你们的心思,咱们君臣别整这些虚的。”
“陛下,此局可以修改一番,您坐镇京城,至于诱饵,老臣可为。”张维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