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疆的局势依旧如紧绷的弓弦,丝毫未曾松弛,杨林部队在经历了境外势力一轮又一轮的狡诈攻击后,又一次站在了风口浪尖,面临着更为错综复杂的困境,而破局之路,似乎在重重迷雾之中,愈发难以寻觅。
空军方面,在加强气象与空中作战协同研究以及针对极端天气的模拟训练之时,境外势力那携带超强电子干扰设备的主力部队动向成了重中之重的关注点。情报显示,那支主力部队正借助佯攻部队制造的混乱,悄然朝着杨林部队防区核心区域逼近。
杨林部队的空军指挥中心迅速做出部署,一方面,继续维持常规的边境空域巡逻,保持对整体局势的监控;另一方面,抽调出一批精锐的战机编队,配备上最新研发的抗干扰设备,在可能的潜入路线附近设伏。这些战机如同等待猎物的雄鹰,隐于云端之上,凭借着先进的雷达系统,即便在电子干扰环境下,也能尽力捕捉到敌军主力部队的蛛丝马迹。
当境外势力的主力部队以为自己的行踪未被发觉,逐渐深入杨林部队防区时,杨林部队设伏的战机编队如神兵天降般发动了攻击。一时间,引擎的轰鸣声打破了原本紧张的寂静,一枚枚导弹拖着长长的尾焰朝着敌军飞去。然而,境外势力也早有防备,他们迅速启动电子干扰设备,刹那间,周围的电磁环境变得一片混乱。
杨林部队战机上的通讯设备受到强烈干扰,语音传输变得断断续续,雷达屏幕上也出现了大片的雪花点,干扰着飞行员对目标的锁定。但飞行员们凭借着平日里艰苦训练所积累的经验和默契,迅速切换到备用通讯频道,依靠手势和简单的灯光信号进行团队协作。同时,他们依靠自身过硬的飞行技术,凭借着对空域的熟悉,在干扰环境下依然努力保持着对敌军的追踪。
尽管面临巨大困难,杨林部队的飞行员们还是成功地发射出了多枚导弹,部分击中了境外势力的电子干扰设备运输车辆,引发了一连串的爆炸。敌军的电子干扰范围顿时缩小了一些,为后续的战斗创造了稍好一些的条件。但境外势力的其他装备依然具备相当的战斗力,双方在空中展开了一场激烈的混战,战机在空中穿梭交错,枪炮声不绝于耳,火光在云层间闪烁,战况陷入了胶着状态。
陆军这边,在对边境地区复杂地形进行深度训练以及加固防御工事的同时,也在密切关注着生物领域的危机。那些经过特殊处理、携带基因编辑病毒的昆虫在边境地区肆虐,对杨林部队将士和周边民众的生命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
陆军迅速组织起多支防护小队,他们身着特制的防昆虫装备,深入到各个可能受到昆虫侵袭的区域。这些防护小队的任务不仅是驱赶昆虫,还要尽可能地捕捉一些样本,以便生物防控小组能更深入地研究这种基因编辑病毒。战士们手持特殊的驱虫工具,在山林、村落间穿梭,小心翼翼地避免与昆虫直接接触,同时警惕着境外势力可能趁机发动的其他攻击。
在一处村落附近,防护小队发现了大量聚集的昆虫,它们似乎正朝着村落的方向飞去。战士们毫不犹豫地冲上前去,利用驱虫工具制造出强烈的气流,试图改变昆虫的飞行方向。然而,这些昆虫极为顽强,部分甚至冲破了气流的阻拦,继续朝着村落飞去。关键时刻,防护小队的战士们抛出了特制的防虫网,成功地将一部分昆虫拦截下来。但仍有一些昆虫飞进了村落,引起了村民们的一阵恐慌。
陆军战士们一边安抚村民,一边继续在村落里捕捉昆虫。他们挨家挨户地进行检查,确保没有昆虫遗漏在屋内,同时向村民们详细讲解这种昆虫携带病毒的危险性,提醒大家做好防护措施。在捕捉到足够的昆虫样本后,防护小队迅速将样本送往生物防控小组的实验室,以便专家们能尽快展开研究。
生物防控小组在收到昆虫样本后,立刻投入到紧张的分析工作中。专家们深知这种基因编辑病毒的可怕之处,它的针对性和隐蔽性使得破解难度极大。他们在实验室里运用最先进的基因检测设备,对昆虫体内的病毒进行基因测序,试图找出其独特的基因特征,以便研发出针对性的疫苗和治疗方法。
经过连续数小时的奋战,专家们终于有了一些初步的发现。他们发现这种基因编辑病毒的基因结构中存在着几个关键的靶点,这些靶点或许就是破解病毒的关键所在。于是,专家们分成几个小组,分别针对这些靶点展开进一步的研究。有的小组负责研发能够阻断这些靶点功能的药物,有的小组则在动物模型上进行疫苗的初步试验,希望能尽快找到有效的防控手段,遏制住这种基因编辑病毒的传播。
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