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并不知道此间内情。
前贵妃怎么样,和老百姓没关系。
只是灵帝悄悄摸摸找寻废妃,让人嘲笑。
“看,连皇帝老儿,都有被老婆抛弃的那天!”
“那可不!皇帝还得被老婆揪耳朵呢!”
灵帝倒行逆施,百姓不满已久。
没人敢明着笑,但大离有传统。
只要把事情挪到上个朝代,就可以了。
废妃刚逃了一年,大离就出了新的戏文。
也就是梨园观众守则提到的,《鹦鹉杯》。
说是亘朝末年,有个叫“雨飞白”的大盗。
天赋全在逃命上,使尽全力时,就是一流高手,也抓不住他的影子。
日积月累,大盗胆子肥了,每次偷完东西后的第二天,都要返回去,欣赏一下自己的杰作。
某天,“雨飞白”摸到皇宫,偷得鹦鹉杯一只。
形似鹦鹉,装上酒水,更是了不得。
倒酒的一瞬间,整个杯子,从上到下,瞬间变成五彩色,真像一只活的鹦哥儿。
唯一的缺憾,只是杯子到底是杯子。
不能像真的鹦鹉那样,开口说话。
他来回把玩,啧啧称奇。
没想到第二晚,雨飞白摸回去时。
却看到亘炀帝大怒,问贵妃“霞衣”,明明是一对儿鹦鹉杯,另一只给了谁。
贵妃哪里知道!
御赐之物,无论是被偷了、抢了、丢了,都是个麻烦。
皇帝大怒,以私会外男为由,让人当场剥去她的贵妃服制,打入冷宫反省。
贴身伺候的宫女太监,均杖毙。
随身的物件,都不许携带。
唯一能拿走的,是那缺了一只的鹦鹉杯。
美人哭得梨花带雨。
大盗心生怜悯,从冷宫把人救了出来,没想到反而成就了彼此的姻缘,演绎了一出生死不弃的爱情故事。
这是上半出,分《盗杯》、《雨点桃花》、《飞白》等十几折。
当然,有上半出,就有下半出。
只是这部戏最后的走向,实在很难评。
下半出讲的是,大盗雨飞白和贵妃霞衣历经波折,终于成亲。
成亲当日,两人不约而同,拿出鹦鹉杯喝交杯酒。
没想到,发现彼此的是一对儿。
鹦鹉杯合起来,发出了亘炀帝的声音。
看到这里的柳玉楼:???
前贵妃还没说什么,雨飞白却怒了:“娘子,你怎么还留着他的信物,莫不是旧情难了?”
霞衣更是大惊:“这……相公,你怎么知道这鹦鹉杯?你手里的,又是从哪里来的?”
雨飞白一想,人都成自己的了,就把怎么偷盗、回看、抢人,一一告知。
霞衣双眼一黑,又一黑。
以为是相伴一生的良人。
没想到,却是害自己沦落到此的罪魁祸首!
情同姐妹的侍从,都是因他而死!
那盗贼却还喋喋不休,一直在追问“为什么没扔杯子”、“是不是因为这对杯子见证了你我姻缘,赐给了你一个好丈夫”、“来,好娘子,给杯子磕一个”。
气急攻心之下,霞衣双眼一阵发直,周身软了下去,把盗贼吓得再也不敢提“鹦鹉杯”的事。
却没想到,就在雨飞白抱着新婚妻子上床的时候。
千万人抓不住的盗贼,突然停顿了。
一只纤纤素手,贯穿了他的胸口!
霞衣抱着自己的情人。
合上了盗贼的双眼。
极尽温柔地,舔了一口指尖的血。
她眼里旋着泪,却还在哼唱着小调。
“点滴听雨声……一夜到天明……”
“停烛愁看梧桐雨,此恨说与谁……”
是的,就在气急攻心的这一会儿,霞衣双眼发直,并不是因为被气晕了。
而是因为,觉醒了天赋!
红级天赋的光,被新婚帘幕掩盖得很好。
让她得以瞒过大盗,为侍女报仇。
甚至还能重回皇宫,连亘炀帝一起杀了。
戏的最后,霞衣一手一个,把前夫们的头按进了鹦鹉杯。
面对包围的禁军,她自知不敌,把这一对嵌着杯子的头扔了回去。
鹦鹉杯划烂了眉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