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明离开皇宫的速度很快,在被确定为太子替身的那一刻,就立刻被元康帝身边的侍卫们带走直接离开了皇宫。
“好孩子莫怕,”仙风道骨的张处一也一起出了宫,他安慰着有些受惊的小明,“你这是做了大好事。”
“我不怕,”小明只是有点担心留在宫内的亲朋好友,“太子殿下帮我去掉了奴籍,别说是出家,就算是死我也愿意。”
其实小明的心里对剃光头还是有些抗拒的,但一想到自己出家的地方不是佛寺而是道馆,张处一这个老道士的头发也很多很亮,顿时心里的大石头就放了下来。
因为事态紧急,骑马的众人很快就来到了京城郊外的一处小道观。
“这里是我清修的清虚观,”张处一指了指道馆上的匾额,“你以后认我当师父,咱们爷俩儿就在这里住下了。”
“师父在上,请受徒儿一拜。”小明也很上道,张初一话音刚落他就跪在了地上。
“好好好,”张处一扶起了小明,“你既然认了我这个师父,那我就给你取个名字,希望你今后有所领悟、心中空明,就叫悟明如何?”
小明当然是点头答应,取了名号之后又简易的办了一场仪式,二十个皇宫侍卫们留了一半在原地,剩下的回宫禀告消息去了。
第二天就有侍卫返回清虚观,说是太子的高烧已退,现在已经能吃东西了。
小明闻言愣住了,自己这个替身原来这么有用吗?他的眼神不受控制的看向一旁的张处一,这老道士难道真有两把刷子?
“徒儿是有什么事想跟为师说吗?”
“徒儿出宫过于匆忙,一些随身物品没有带出来,”既然便宜师父这么问了,小明立马回复,“还有一些交好的同伴和堂姐没有告别。”
“你既然已经出家,之前的身外之物就不要留恋了,至于这至亲好友,”张处一看了一眼不远处站着的侍卫首领,“还请首领帮忙传句话。”
侍卫首领连忙应了,他们的任务已经完成随即离开了清虚观。
清虚观面积不大但五脏俱全,整体呈四合院,中间是供奉的殿堂,左边是供云游道众和香客们临时居住的配殿,右边是藏书楼和师徒二人的住房,大门附近的两间偏房用作厨房,院子后面还有一块菜地、一块药田和厕所。
整座道馆只有张处一和小明师徒,他们平时的日子也很清闲,没有强制的早起、没有必须完成的任务,两个人每天除了打扫、吃饭睡觉、上香和收拾菜地田园外,做的最多的事情就是读书。
张处一发现小明会断文识字的时候很是高兴,因为他不用从头教起,在看到小明能写一手好字的更是把所有和文字相关的工作抛了出去。
好在小明也觉得什么事都不做的日子很无聊,他一边抄着各种典籍一边在脑海里学习那本《华国历代中医药大全》,甚至还能在张处一因为疏忽写错药方的时候提醒一二。
“你学过医术?”
“学过一点,我娘家里就是世代行医的,”面对张处一的询问,小明的态度很坦然,“不过我也只会一点点。”
张处一当即翻开了《神农本草经》《黄帝内经》等几部医书,一番考验下来才知道小明是真的明白其中的道理,他不由得大喜。
其实华国的道教从来不是单一的宗教崇拜,他涉及医药、养生、天文、地理、武术等等等等,每一个有名字的道士那倒是学的又杂又多,而张处一就是其中的代表。
张处一在天文卜算上面非常有心得,近几年又把目光投到了医术上面,虽然也算有点成就,但和其他领域比起来始终弱了点,但师父道行不够有徒弟来凑,这不就出现了小明这个有着绝佳行医天赋的徒弟了吗?
张处一立刻调整了小明的日程,先是把抄写的道教典籍变成医书和药方,再是自己种植草药亲身调制药材,最后是大量实践积累经验。
清虚观位于京城郊外,虽然面积小人员少,但凭着以往张处一过硬的业务能力引来了众多香客。而在配殿门外新支起的义诊摊子吸引了众人的目光。
“义诊?还不要钱?”一个胖乎乎的中年男人一屁股坐在了摊子前面,“小道士,你给我看看我得了什么病?”
“大哥你是不是经常口渴、频繁上茅厕,”小明抬头认真看了几眼便给出了判断,“吃的东西越来越多,但是感觉疲乏、皮肤经常性的瘙痒难耐?”
“嘿,小道士说的还真对,”胖乎乎的中年男人已经从最开始的不屑变成了满脸的惊叹,“我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