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得武则天把他给废了,到底是自己亲生的,再气也没有杀了李显。】
唐高宗李治想到了李贤和李显小时候斗鸡,一看就是没出息的样。
没有想到李显能这么没出息。
次子李贤在才能上或许可以和太子李弘媲美,但是在品性上远远不如李弘。
【武则天死了两个儿子,废掉了李显之后,还有四子李旦可以当皇帝,所以并没有立孙子当皇帝,而是选择了自己的幼子李旦当皇帝。
李治病入膏肓的时候,立李显的嫡长子李重润为皇太孙,可能是怕李显也会出意外,毕竟前面两个儿子当上太子之后没多久死的死废的废。
李旦当了六年的皇帝之后被废,武则天登基称帝。
一般来说,被废的皇帝不会有好下场,李显和李旦是两个例外,当了皇帝被废之后还能继续当皇嗣,李显更是被重新立为了太子。
第一次是当唐朝的太子,第二次是当周朝的太子。
父亲是皇帝,母亲是皇帝,自己是皇帝,儿子是皇帝,兄弟是皇帝,侄子是皇帝。李显和李旦荣获“六位帝皇丸”的称号。
李显和李旦第二次当上了皇帝之后,没有一个选择当武周的继承人,而是恢复国号为唐。】
秦始皇嬴政:“……”贵圈真乱。
唐高宗李治原本气愤武则天登基称帝,看到最后还是他的儿子登基,且恢复了大唐的国号,也就无所谓了。天幕曾说“六大太后系列”盘点的是历史上杰出的女性,是带有褒义的排行榜。
既然武则天能够榜上有名,那说明在治国方面还不错,那还有什么不放心的?
过程不重要,结局是好的就行。
【在男尊女卑的古代,武则天能够以女子的身份登基称帝,是突破世俗的举动。西汉的邓绥虽然自封女君,称“朕”,但是没有捅破那层窗户纸,或许潜意识里认为女子不能当皇帝吧。】
邓太后想了想,以自己的权势确实可以登基称帝,但是受到的阻挠肯定也大,不能去冒险。
【李治受病痛折磨的时候,想过要退位给儿子,由武则天摄政,被朝臣给劝住了。
战国时期的赵武灵王就是个活生生的例子,退位之后再度过问政事,被活活饿死。
李治要退位可以,但是退位之后就不能够再干涉朝政了,难忍的病痛只是一时的,身体好点了之后估计会忍不住干政,那么下场就不怎么好了。
所以还是不退位更好,受病痛所累的时候让武则天顶着,身体好些了就自己来。
于是唐朝出现了二圣临朝的局面。】
唐高祖李渊深有感触,他被迫成为太上皇之后就不再过问政事了,所以晚年过得还算可以。
【武则天摄政,水平怎么样呢?首先她是得到了李治的认可的,放心地把军国大事交给武则天。
李治临终的时候,将皇位传给太子李显时是怎么说的呢?《旧唐书》记载,李治的遗诏:“军国大事有不决者,取天后处分。”
如果武则天在军事和国事上处理的一塌糊涂,或者李治活着的时候,武则天从未插手过这一领域,李治下这样的遗诏,就不怕把国家搞得一团乱吗?
可见武则天在当皇后的时候,已经把军国大事处理的非常好了,起码得到了李治的认可。
或许我们怀疑李治处理军国大事的能力,可以看看政治家、军事家对武则天的评价。
我们的毛爷爷评价武则天:“确实是个治国之才,她既有容人之量,又有识人之智,还有用人之术。”】
明宣宗朱瞻基觉得李治是对李显不放心,所以才把军国大事交给武则天裁决。
在他看来,李显明显是武则天三个儿子中能力最差的一个。
换成是他,若是对儿子的能力不放心,他也会弄个遗诏,国家大事先听皇太后、皇后的,倒不是因为她们的能力有多强,单纯只是因为儿子太没用了。
不过,他亲娘确实有能力,不知道会不会上六大太后系列的盘点。
天幕说他死的早。
如果真的到了那个时候,长子朱祁镇还未长成他期望中能够做一个好皇帝的模样,那就只能废后废太子了,以免重蹈覆辙。
不到最后一刻,他舍不得皇后。
【武则天的政治才能暂且不提,她有容人之量,是骆宾王成就的美名。
在古代,讲究师出有名,于是就有了“檄文”的出现,对敌人口诛笔伐。建安七子之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