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无法挽回的大罪,以至于错失皇位。
李承乾不谋反,李世民不会废太子。
李世民让年仅十二岁的李承乾参与朝政,给年仅十三岁的李承乾加冠礼,放心让年仅十四岁的李承乾监国,到处炫耀年仅十五岁的李承乾写的治国之策。】
【在李承乾腿瘸了之后,李世民让魏征给李承乾当老师。甚至在李承乾造反失败后,千方百计想要保住李承乾的性命。
想想造反失败被迫自杀的刘据。
当初明确说了不会废太子的汉武帝刘彻,在明知刘据起兵反抗只是为了自保的情况下,仍是犹豫不决没有下达保护刘据性命的命令,以至于刘据被迫自杀。
刘据虽说是自杀的,但是他的儿子是被杀的,不自杀也会是和他儿子一个下场。
汉武帝在刘据死了之后才开始悔悟,很难说不是故意在等刘据死,才好放心地悔悟,对刘据不够信任。】
汉武帝刘彻看的来气,说他故意在等刘据死过分了啊。
唐太宗李世民看向年仅十四岁的长子,好奇一年后李承乾写出了什么样的治国之策,让他欣喜若狂,到处炫耀。
这样有才华的儿子,他是疯了吗要把人逼反?
【作者菌认为李世民偏爱李泰不是想让李泰当皇帝,因为李承乾被废之后都没有考虑过让李泰当皇帝。
约定俗成的观念是父母偏爱幼子。
李世民对李泰的偏爱,可能是因为李泰不是太子,却又是嫡子,且只比李承乾小一岁。
古代是长子继承家业,所以父母偏爱幼子。给不了和长子同等的爵位、财产,就用足够的爱来弥补幼子。
得了大量物质好处的长子,不能又要又要吧?】
大魏吴王孙权想到了自己。
他一生都在玩弄政治,太子早亡之后,在他的纵容下搞出了“南鲁之争”,不过是想达到政治平衡的目的。
父母偏爱幼子,天幕给出的理由放到平民家说的通,但不适合帝王之家。
【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的嫡长子李弘,出生于唐高宗永徽三年,也就是公元652年,五岁时被立为太子,死后被追封为孝敬皇帝。
之所以用“孝敬”这个谥号,是因为李弘孝顺,年少读书时不愿意或者说不忍心读《春秋左氏传》。】
唐朝之前的众人懵了,孝顺和不读《左传》有什么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