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正常带人入京。在司马光的笔下,刘娥直接就成了龚美的妻子,怎么看都很牵强。
刘娥到了京城,等到十五岁才进入襄王府邸,也就是后来的宋真宗赵恒的府邸。
虚岁十五,周岁十四,也就是说,刘娥进京时,周岁只有十二三岁。
这年龄即使是在古代,嫁做人妇也太早了些。】
天幕下的众人:“……”十五岁以前嫁作人妇正当时,不早,一点都不早。毕竟女子到了豆蔻年华,天癸差不多都来了,都能生孩子了,嫁人哪里早了?
众人想到女人能生孩子和能够顺利生下孩子是两回事,又觉得十五岁以前成婚早了。
毕竟天幕曾血淋淋地提醒着他们,他们想要女子早婚,是想让女子早点生下孩子,但是难产率和新生儿死亡率高的惊人,和女子过早生育有关,得不偿失。
看来是该调高女子的婚育年龄了。
【宋真宗赵恒念着刘娥是一介孤女,没有家人,便让龚美改姓刘,认作刘娥的义兄,当成刘娥的家人。也就是说,刘娥厚葬李宸妃,想要保全的娘家人其实是和龚美有着血缘关系的家人,可见这对义兄妹之间关系不错。
司马光在《涑水记闻》中直接写刘娥是倡妇,嫁给龚美为妻,之后又被龚美给卖了。
若是真的如此,刘娥不可能为娘家人着想。】
宋仁宗赵祯有点同情太后了,惨,太惨了,后世之人怎么这样啊?
太后刘娥暗骂:好个司马光!
宋仁宗朝。
赵祯对司马光怒目而视,这写的什么鬼东西?敢骂刘太后是倡妇?
他早就下了旨意,不得妄加议论刘太后临朝称制的事情,结果反倒编排起了刘太后,胆子大得很啊。
好,真是好啊!赵祯差点气疯。
司马光:“……”不,《涑水记闻》中的故事可不是他胡编乱造的,那都是记录别人所说的故事,每一条都有记录讲述其故事的人,和他有什么关系?
想知道历史,看《资治通鉴》也比看《涑水记闻》好啊。
【宋真宗赵恒和唐高宗李治一样身体不好,在他疾病缠身的时候,政务是由皇后刘娥处理的。前面说到,刘娥爱读书,她爱读史书,拥有政治才能,将朝政处理的不错。
古人云:“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宋真宗赵恒天禧四年,也就是公元1020年,丞相寇准,就是订立“澶渊之盟”的那个寇准,奏请皇太子监国,被赵恒罢相,换成了丁谓顶上丞相空缺。
丁谓,大家耳熟能详的大奸臣啊。
当时还是皇后的刘娥就对丁谓愚弄皇帝,鼓动皇帝大兴土木十分的不满,在宋真宗赵恒驾崩后不久,就将丁谓给放逐了。
据说现在有剧在洗白丁谓。】
【宋真宗赵恒临终时,宋仁宗赵祯只有十三岁,周岁十二,于是立下遗诏,军国大事都由升级成皇太后的刘娥裁决。
刘娥和宋仁宗赵祯每隔五日,在承明殿上朝。刘娥在皇帝的右侧垂帘听政。
刘娥执政期间,和之前盘点过的临朝称制的太后一样,吏治清明,重视农田水利。除此之外,她还发行了世界上第一张纸币“交子”,并且结束了宋真宗赵恒在位期间的“天书”运动,也就是泰山封禅运动。
我们都知道最早的纸币,也就是“交子”是北宋时期出现的,但很少有人知道“交子”是皇太后刘娥发行的。】
天幕上出现了小范围的黑屏,且出现了几个白色的字:“自行脑补……”
天幕下的众人不难想到这是在有意抹去女性的功绩,又觉得不至于,毕竟“四大发明”的发明者是谁也不是广为人知的事情。
【纸币就不多说了,我们现在还在用纸币,且成了主要货币,金银铜铁都不再作为货币流通了。
泰山封禅运动是十分盛大的祭祀、讲述功绩的仪式,在宋真宗赵恒时期过于频繁,且编造祥瑞,自身功绩不够封禅,成为了闹剧,劳民伤财,朝政混乱,造成了不小的损失。
以至于,后面来泰山的君王只祭祀,不封禅。】
天幕上出现了宋朝的交子。
宋朝以前的君臣们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纸张还能当钱币使用?
秦朝没有纸,汉朝有纸但是很贵。
三国时期,正为缺钱而烦恼的刘备、曹丕、孙权在认真考虑发行纸币的可行性,就怕百姓们不买账啊。
也不知道刘娥是怎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