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就是沿着秦岭山脉向东走,而后再从子午道向北走,不过十日就可以到达长安。这路程,比走斜谷道要短很多。
只能说魏延的想法很好,但是曹魏在得知蜀汉北伐之后,就把驻守长安的守将夏侯楙给换掉了。魏延若当真走了子午道,抵达长安城下时,等待他的就是全军覆没。】
魏延:“???”好个曹魏!
夏侯楙已经蠢得这么出名了吗?蠢到曹魏在战事来临时,要临时把这个皇亲国戚给换掉,另派能人驻守长安?
看来曹魏也不是没有识人之明。
不过就是换了守将又如何?他的军事水平也不弱啊,只要丞相肯让他单独领兵,与丞相兵分两路,肯定能够建功立业。
说到底,还是丞相太过胆怯。
【虽然大家都不愿意承认,但是魏延的“子午谷奇谋”确实是必败之局,没有一丝胜算。
别说魏延只是要了五千精兵,就算是全军覆没也损失不大,搏一搏还能够单车变摩托。但是诸葛亮若是明知必败,还要派人去送死,成全魏延,成全后世之人的侥幸之心,就是枉顾人命了。
这样的丞相,不是众人心中的丞相。】
天幕下的众人一想也是。
魏延的“子午谷奇谋”所依仗的就是曹魏驻守长安的守将不行,在以最快的速度突然出现在长安城下时,能够吓得夏侯楙献城投降,从而轻而易举地得到长安,则攻占洛阳北伐成功的希望极大。
可问题是,曹魏将驻守长安的将领给换了啊。
大家都知道,守城不需要多少兵力,反而是攻城的兵力要数倍多于守城的兵力,才有较大的胜算。
所以,魏延的这一计策确实是下策。
别说子午谷的道路艰险万分,就算是顺利地通过了子午谷,要拿下曹魏的城池也是十分的困难。
【诸葛亮第一次北伐,起初十分的顺利,接连攻下了曹魏的数座城池,在大家看来是最有希望北伐成功的一次,只可惜错用了马谡,丢了街亭,以至于前功尽弃。
诸葛亮的这一次北伐,让曹叡意识到了危机,亲自坐镇长安。
第一次北伐可以说是出其不意。
曹魏没有想到三国之中实力最弱的蜀汉竟然敢主动进攻曹魏,所以有了短暂的惊慌失措。
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失败之后,再次北伐,曹魏那边就有防备了,往后的北伐只会更加的艰难。一击不成,打草惊蛇了。】
天幕上出现了诸葛亮挥泪斩马谡的情景。
魏延看到这里时才有了一丝庆幸,庆幸自己没有真的领兵走子午谷直取长安。
开玩笑,皇帝亲自坐镇,可以想象长安的守卫会比平时强多少倍,不是轻易能够攻的下来的,也难怪曹魏要换掉夏侯楙这个守将。
那他不攻长安了行不行?
只要丞相肯松口,允许他单独领一支兵马,就能成就伟业,最大限度的发挥自己的才能,而不是在丞相帐下缩手缩脚,什么都干不成,英雄无用武之地。
汉昭烈帝刘备扼腕叹息。
他都说了马谡这个人不可重用,不可重用,诸葛亮怎么就不听呢?平常那么聪明的一个人,怎么在马谡这里就犯了糊涂?
好在现在还可以挽回。
他看向诸葛亮,苦口婆心地说道:“孔明啊,不是朕对马谡心存偏见,才与你说马谡这人坏话的。天幕的预警你也看到了,今后可不能再让马谡守街亭了。”
诸葛亮十分惭愧,向刘备请罪。
刘备连忙摆手,说道:“丞相不必如此,事情还没有发生,不用给自己揽罪过,将来避着点就是了。”
张飞插话道:“有天幕相助,还怕我们现在北伐不成功?”
众人一想也是啊。
【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是趁曹魏皇帝更替之时,曹丕死了,曹叡刚登基不久。诸葛亮第二次北伐,是趁曹魏将领被东吴打败,魏军大举东进,关中兵力空虚之时。
可惜这第二次北伐因为粮草不济而失败。
在我们的印像中,诸葛亮每次北伐,遇上的都是他的宿敌司马懿。
在第一次北伐失败时,马谡丢了街亭,诸葛亮差点被司马懿给活捉,利用众人对他的固有印象“不敢用险”,施展了空城计才惊险逃脱。
这是《三国演义》中虚构的。
其实,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和第二次北伐,对手都是曹真。没错,就是生了个间接葬送了曹魏基业的傻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