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舍去自己的优势,不去迎合对方的主场,不去打传统战争。
那么革命军成型后,优势有哪些?
余良停了踱步的行为,取来纸笔。
原来设想的方案可能行不通后,他得尽快做新的作战方案。
这是一件时不我待的事情,因为必须要先作战方案,才能做出完整的作战计划,有了完整的作战计划才会有针对性的训练方向。
毕竟战士们的战术训练的下一个阶段就是:模拟实战训练。
现在连作战计划都没有,还模拟个什么实战?实战什么样子都不知道。
之所以取来纸笔,是因为在制定‘作战计划’前,余良有一个习惯:会把想到的一些关键信息记录下来。
关键信息怎么来?是来自于对敌我双方各种情况周密的分析和判断。
于是余良开始把敬龙城军队和革命军进行对比:
敬龙城军队在余良这里属于他认知里的古代军队,结合余二叔带回来的一些信息,他分析出士兵们是以利益为驱动,这种军队通常集结慢,协同能力较弱。
且士兵们兵龄呈大龄化,营养长期摄取不全面,基本上都有夜盲症,夜间作战能力较弱。
而革命军,是以纪律和集体主义作为主要驱动,集结快,协同强。
在伙食方面,余良从训练开始后就一直在提升战士们的伙食标准,加上他们的年龄不大,夜盲症不严重,很适合夜间作战。
总结到了这里,余良提笔写下了第一个词语:夜间!
敬龙城的守卫军有骑兵、步兵、弓箭兵、城主府近卫兵,等等,不管有多少个营,每个营有多少个兵,正如贾慎独说的事实一样,人数上肯定比革命军要多。
正面对抗的话,不管革命军多强,长时间被消磨,必死无疑。
那不能正面对抗,在余良这里,觉得适合对敬龙城作战的就只有一个现代化战争中常用的战术了。
余良写下第二次词语:城市游击战!
而且对于游击战,革命军还有另外一个优势。
守城士兵不管任何兵种,都穿着铁片盔甲,虽然重量有区别,但始终天然多了一道负荷,还限制很多动作的灵活性。
反之,革命军战士全是轻装上阵,行动迅捷,动作灵活。
余良写下第三个词语:轻装。
写到这里,余良停住了,迟迟没有落笔。
他的目光又回到了沙盘的城门位置,思绪则是又回到了贾慎独提出来的那个问题上。
该如何进行外部突破,如何攻破城门?
以上所有的优势,都是建立在攻破城门,进入城内后,才能全部发挥出来。
他死死的盯着城门,脑海中,很多的战术一一闪过。
突袭、偷袭......
他想了很久,整个脑袋都疼了起来。
出去吃了点饭,回到房间后,他又俯在沙盘前,还是在思考刚才的问题,外面响了好几次贾慎独叫喊和敲门声,他都没有理会。
此时,这道厚重的城门,就像是横在余良眼前的天埑,隔断了他的所有希望。
太绝望了!
绝望的情绪蔓延,让他的思绪如麻,根本理不出一个头。时间没过多久,他就感觉他现在的脑袋不止是在疼了,更是在膨胀,在变大。
不能这样,余良使劲的摆了摆脑袋,遗忘掉脑海里各种不成熟战术从开始走到失败的推演。
他坐到椅子上放空了一阵。随即不断告诫自己,不能着急,沉下心来。只有冷静,才能战胜一切。
在以前,执行任务时,他也不乏遇到过多次绝望和找不到解决方法的情景,而且那时候的种种,还不像现在,有时间让他去进行思路;那时候往往是要在最短的时间内作出决定,不然下一刻,带给他的就是死亡。
经历了太多,余良有非常明白,他现在最需要的,是冷静。这种时刻,还不冷静的话,就很容易产生放弃的想法,想法一起,后续再做任何努力都将徒劳无功。
不多时,冷静下来的余良,这才又从新开始调动起思绪。
但这一次,他不再对如何攻破城门这个问题的本身进行思考,他是在联想。
联想华夏几千年的历史里各种伟大的战役,看看从中有没有合适的战术,能搬到他正在经历的事件中来,解决他当下遇到的这个难题。
他的联想越来越近,都顺着朝代时间线拉到了近代。这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