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粗茶淡饭。】
【这一天,罕见的有了一只鸡。】
【大哥和弟弟抢鸡腿。】
【父亲抽了口烟锅,在鞋底上“噔噔”磕下烧尽的烟丝。】
【我看出父亲好像要交代什么,于是并没有着急吃饭。】
【老二,你怎么不吃?】
【我咽了一口唾沫,手在膝盖上擦了擦。】
【爹,你先吃。】
【都听着。】
【大哥和三弟停下来,看着父亲。】
【父亲续上烟锅。咱们家就是平头老百姓。爹没什么本事,就靠这一门手艺也养活了一家子人。】
【只是还想要再好,就难了。】
【县里。最近新来的县长办新学。要自带干粮学费。】
【我想着,你们兄弟三个。也能去上上学。】
……
【老三当时年幼。】
【父亲又想让大哥留下来继承他的手艺。】
【上学这个差事,就落到了我的头上。】
【临行前,父亲嘱托过我。】
【老二,你们都是一奶同胞的兄弟,以后出息了,不要忘记相互帮衬。】
【我想,父亲当时已经看出来我和其他孩子不一样。】
【我聪明,又忠厚。这样的人,就算没学他的皮影,也肯定不会饿死。】
【我也确实争气。】
【学了8年,就考上了国立高等师范大学。】
【此时,我已决心从军。】
【而我两个兄弟,皆已经参加了战斗。】
【我回家,同父亲商议。】
【父亲指着牌位,“手艺人家,这点本事还是有的,你的我也做好了,去吧。”】
【如果有没打仗,我应该是个老师,也许还有可能去教育部任职。】
【可是,我读了那么多书。】
【我知道了,1914年在我刚一岁的时候,小日子就侵占了鲁东。】
【我知道了,在他们眼里我们不过是他们圈养的牲口。】
【甚至连牲口都不如。】
【我知道了1919的巴黎和会。】
【知道了太多,就不想念书了。】
【国家,还是我们的国家吗?】
【山河破碎,我的兄弟都已经去了战场。我又岂能苟且。】
【难道以后,要教倭寇的孩子读书吗?】
【我调配到黄埔,在长达三年的学习中,我成了一名合格的战士。】
【终于能够参战。】
【跟随部队的长官,和我一样,也是师范大学辍学的。】
【和我一样,也是贫苦家庭出来的孩子。】
【因为他,我时常想起自己的家。】
【哥哥和弟弟早已经牺牲。】
【我随身之物,也只有一张皮影而已。】
【如果不打仗,我的孩子应该已经会说话了。】
【他应该还能会听皮影。】
【他大伯画的皮影惟妙惟肖,他大伯除了会画皮影还会画门神。
【拉弦的是他三伯。】
【他爹给人家教书。赚来的钱,给家里买烧鸡吃。】
【他爷爷,唱皮影。】
【要是不打仗,就好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