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牙,你们要带着擦擦玩啊。”
“先生别走、”
“擦擦,你要记得给花机关衣服穿。”
“先生一定会回来的,先生要是不回来我不得好死。”
……
马车逐渐远去,何思齐与路边巴东来对视一眼。
两人又是衣服仇人的样子。
……
直播间内。
弹幕老师对剧情展开讨论。
“这个诸葛骡子,真是……啥也不告诉主角,突然就告诉主角你要去送死了。”
“其实也挺难为他的,因为都是一个人和一个人对接,知道的太多对主角儿没有好处啊。”
“那也非常人所能忍受了。试想,你在一个鸟不拉屎的地方4年,然后突然有一天告诉你你要去上海,而且是送死的,你受得了?”
“送死的人来了,骡子要走了毒药,他也是去送死的。”
“巴东来也可恶。他也要走?”
……
演播厅。
姜闻仔细看了这次苏昼写故事的情绪和节奏。
首先可以肯定的是,这个故事不适合改编成电影。
无他, 这个故事的节奏太慢了,铺垫又多。
到现在,观众们只知道何思齐就是卢焱,而他这次作为种子,要出两棵树前往上海。
其他的东西,一概不知道,前期也没有出现什么抓人眼球的小剧情。
这个故事的节奏一变,风格也截然不同。
不过,唯一可圈可点的,是这个故事的台词。
设计的真不错。
也能理解,毕竟这一次的要求,是每一个作家用两个月的时间去写故事。
其中除了苏昼,大家都选择了写短篇。
毕竟只有两个月,要写一部长篇肯定是不够用的。
而如果写短片,则可以不断的修改,力求完美。
苏昼写长篇,写好了还好,写不好,故事一整个垮掉,没人看不说,还很辛苦。
作家圈里流传着一句话:好文章是改出来的。
强如余化莫言,也都是半年写一个故事,然后一年去改、
差不多一年多两年才会正式发表。
苏昼选择写长篇,有点挑战作家圈权威的意思了。
不过余化对苏昼十分的看好。
他认为苏昼不光是聪明,也很有分寸。
所以,苏昼的故事要放长了去看、
如今才第一天。不急,好戏都在后面。
撒北宁和杨密依旧是毫不犹豫的支持苏昼。
苏昼能火到现在,作品是次要的原因。
主要原因,是苏昼的人品。人格。
一个人,如果道德有瑕疵,大概率是走不远的。
而苏昼,无疑是符合大众审美的性格。
这也注定苏昼即便现在写的不好看,粉丝们依旧每天呆在直播间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