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西湖边。苏云站在湖畔,望着远处烟波浩渺的景象,心中却波澜起伏。杭州,这座江南重镇,不仅是皇帝南巡的最后一站,也是最关键的一站。江南富庶之地历来为朝廷倚重,而杭州的政治格局更是牵动全局。
“苏大人,”墨香快步走来,神色凝重,“探子来报,杭州知府张大人已经在城中设下酒宴,邀请了各路官员和世家大族。”
苏云微微颔首:“看来张大人是想趁机联络各方势力。墨香,你去探听一下,看看都有谁参加。”
墨香领命而去。苏云转身走向驿馆,脑中已经开始盘算对策。他知道,这场宴会绝不仅仅是一次普通的聚会,而是暗藏玄机,各方势力都在蠢蠢欲动。
夜幕降临,杭州城内灯火辉煌。张知府的府邸内,觥筹交错,笑语喧哗。一场政治风暴正在酝酿。
“诸位,”张知府举杯高声道,“陛下南巡至此,我等理应齐心协力,共襄盛举。不过……”他话锋一转,语调变得低沉,“这科举制度推行得如此仓促,恐怕会影响地方治理啊。”
在座的官员和世家大族纷纷附和,有人甚至公开抱怨科举带来的弊端。就在此时,一个清朗的声音从门口传来。
“张大人这话说得有理,但是下官倒是有不同看法。”
众人回头,只见苏云正站在门口,面带微笑,眼中却透着坚定的神情。
“苏大人,”张知府强压惊讶,笑道,“您怎么来了?”
“听闻张大人设宴,下官特来讨教。”苏云从容不迫地走进来,“刚才听诸位谈论科举,不知可否让下官也说两句?”
张知府脸色一变,虽然心中不快,但在众目睽睽之下不好拒绝,只得点头。苏云环视四周,语调平稳:“诸位都是一方能臣,想必也看到了科举带来的变化。有人说它影响地方治理,但我倒觉得,这正是提升地方治理的良机。”
“哦?”有人不解,“苏大人此话怎讲?”
“很简单,”苏云笑道,“科举选拔人才,让更多有能力的人进入仕途。这些人才了解地方情况,懂得民间疾苦,能为地方带来新的思路和活力。诸位不妨想想,如果您的衙门里多了几个这样的人才,工作岂不是事半功倍?”
这番话让在座的官员们陷入沉思。苏云趁热打铁,继续道:“再者,科举制度能打破世家垄断仕途的局面,让寒门子弟也有机会施展才华。这不仅能激发民间活力,还能减少地方矛盾,有利于社会稳定。”
他的话引起了一些官员的共鸣,但也有人提出质疑:“苏大人说得好听,可科举考试的内容,真能选拔出治理地方的人才吗?”
“这位大人问得好,”苏云点头,“事实上,陛下已经在考虑改革考试内容,加入更多实用的知识和技能测试。比如,我们可以增加对地方政务、农业技术、水利工程等方面的考核。诸位若有好的建议,不妨一并提出,我们共同完善这个制度。”
苏云的这番话,不仅化解了在座官员的疑虑,还巧妙地将他们拉入了改革的阵营。许多人开始积极发言,提出自己的想法。
就在讨论热烈之时,一个仆人匆匆跑来,在张知府耳边低语几句。张知府脸色一变,站起身来,神情恭敬:“诸位,陛下驾到!”
众人大惊,纷纷起身整理衣冠。苏云却暗自一笑,他早就料到皇帝会来。
片刻后,皇帝在一群侍卫的护送下走进大厅。众人连忙跪下行礼。
“平身。”皇帝和蔼地说,“朕听说诸位在此讨论科举之事,甚是欣慰。不知可有什么好的建议?”
众人你看我,我看你,一时不知如何回答。苏云见状,上前一步:“回陛下,臣等方才正在讨论如何完善科举制度,以更好地选拔治理地方的人才。”
他将刚才的讨论简要汇报,并强调了地方官员对改革的支持。皇帝听罢,龙颜大悦。
“好!”皇帝赞许道,“科举乃国之大计,需要朝野上下共同努力。诸位有什么好的建议,尽管说来,朕一定虚心采纳。”
在苏云的引导下,众人纷纷献计献策。皇帝不时点头,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
夜深时分,宴会结束。苏云站在府邸门口,望着远处的月色,嘴角微微上扬。他知道,这一夜的努力,为科举制度在江南的推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苏大人,”墨香悄然出现在他身边,低声道,“接下来我们该如何行动?”
苏云深吸一口气,目光坚定:“传信给京城,让李松和张义加快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