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世衡此举是什么目的,寇季心里清楚,他就是想借此告诉将士们两件事。
其一是向将士们表示,我身为军中首脑,处在最危险的位置,跟你们一起挣扎在死亡线上,我都不怕死,你们也不用怕死,好好打。
其二就是向将士们表示,我身为军中首脑,坐在此处大吃大喝,毫不在意战事的危险,那就说明此次战事稳赢,你们放心大胆的打。偶尔遭遇了颓势,也不要灰心,那在我意料之中,继续打下去,我们稳赢。
种世衡在寇季坐下以后,为寇季斟了一杯酒道:“我这叫定军心。”
寇季端起酒杯,失笑道:“为何要拉上我?”
寇季在上城头之前,其实没想过陪种世衡喝酒吃肉。
他只是想在城头上转转,然后回去睡觉的。
但看到了种世衡摆下了酒宴以后,就猜到了种世衡的心思,所以有此一问。
种世衡笑着道:“你官职比我大,名头也比我大。你虽然不通兵事,但也打了好几场以少胜多的战事。逆转了许多在普通人眼里难以逆转的局面。
此次我们反击黑汗兵,也是以少打多,有你在,将士们更放心。”
寇季闻言,笑了笑,没有再说话。
其实在其他朝代,定军心的也有,但是不像是大宋这么频繁。
无论是曹玮,还是种世衡,在战前用各种手段定军心,都是迫于无奈。
大宋此前的监军制度太过坑人。
监军按理说带着督战队,是怎么也不会退缩的那种才对。
可真要到了战场上,双方真的杀红眼的时候,监军是最先跑的。
监军跑了,督战队自然不会多留。
督战队跑了,其他的将士还不跟着一起跑?
然后大家都开始跑。
久而久之,大宋的将士们就养成了看监军脚步行事的习惯。
监军不退我不退,监军敢跑,我立马跑。
偏偏此前大宋的监军,不是宦官就是文臣,其中有骨头比将士们还硬的,但更多的是一群软骨头。
一上战场,血肉一飞,一个个腿肚子都软了,那还在战场上待得住。
反正监军是率先跑的,有错都是监军的。
至于监军回头会不会动用关系栽赃到主将头上,那将士们没办法管。
反正监军率先跑了,将士们跟着也不会受到什么惩罚,不跑白不跑。
也正是因为如此,在战前,曹玮和种世衡都会想办法定军心。
就是借此告诉将士们,后面谁跑了,我不管,但是我不跑,你们信我,就跟着我干。
当然了,大宋将士战前需要激励,需要定军心,也不仅仅全是监军的锅。
还有一部分原因是大宋将士被人家压着打了几十年,胸膛里没有多少自信,总觉得野战不如人家,总觉得野战总是先赢后输。
所以主将主帅在战前需要给将士们打气。
以上两点,通过大宋的历史就不难看出。
种家将、折家将,坐镇大宋西北,名声赫赫。
而大宋其他禁军在大宋中后期历史上却名声不显。
真的是因为禁军不能打吗?
不是。
在禁军没有腐朽的时候,他们称之为当时的世界第一步卒军也不为过。
一禁三辅。
也就是一个禁军三个辅兵,四个人在战场上算一个人,怎么可能不强?
大宋禁军足够强,足够应对任何敌人。
但是他们第一要面对的是大宋的百姓,因为他们在大宋存在的中后期,主要的任务就是镇压地方,镇压地方叛乱。
所以很少外出,所以名声不显。
即便他们偶尔被派遣到了对外战场上,那也是头顶上坐着一帮子不知兵的爷爷,将他们紧紧的捆死,让他们根本没办法放手一战。
种家将和折家将就不同,他们率领的兵马相对的有一定的自主权,头顶上没有一帮子不知兵的爷爷禁锢他们,所以他们可以放开手脚的打。
所以,种家将和折家将战功赫赫,其中最大的原因就是没有多少束缚。
毕竟,种家军、折家军并不在大宋禁军编制之内。
论兵源,种家军和折家军只能在西北募兵,几乎就没有挑挑拣拣的资格。
不像是禁军,那是在整个大宋募兵,十里挑一的选,那选出的将士底子也比种家军和折家军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