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御目光落下,起意一召,便见一册玉简自虚空之中浮出,落至案上,缓缓铺呈开来。
玄廷收藏的道书他之前已经反复观览了许多遍,但里面有一些道理固然能看,也能给他予启发,可也仅限于自身认知和功行层次之内。
若是道行不足,那么理解只是流浮于表面,是无法继续深入的,唯得等功行到了,才能真正透彻理解此中所表达的意思。包括那些前人留下的注疏,不入此门,很难有所得。
现在他功行已至,便可一窥此中玄妙。
虽然玄法真法不同,但道理却是相通的,就如他以往攀登道途之时,就从真法之中获得了不少助益,也从中借鉴了许多。
这也或许是引他入道的老师是真修之故,一上来修炼的也是呼吸法,所以对此很容易将此接纳进来,并引为己用,当中半点没有障碍。
相比较而言,有很多玄修似乎从心中就将真法与玄法分隔开来,这等做法其实他并不认可。
他在看罢一卷道册之后,思索了一下,便又换过一本,而在把玄廷所藏纳的道书都是读过之后,心中已然有了一个大概。
下一步的关键,当是在元神寄虚之上。虚乃是空,与实相对,与身相对,既是虚空,又是心空,唯有明白空在何处,元神去到哪里,并寄神于此间,方能取到上乘功果。
道书之上有多种寻找并去到其中的上乘妙法,在这里深厚的法力修为是必备条件,这是因为整个过程需得一气呵成,若是因为后力不足难以维持,那便会功败垂成。
也是因此之故,大部分取到这等功果的真修,大多都有着万载以上的苦修。
当然,天夏修士尤其是那些有着名位的修士不同于此。因为有着玄粮补益,他们不需要这般长久的修持,故是一些修道年月较晚的修士,也早是因此赶了上来,甚至反还可能有所超出。
而以他眼下的功行,若是放在真修这一边,何止是功行已足,俨然还超迈了不少。
若是真修,下来就该按道书所载,登神入虚了。
只是所有玄妙要诀,都是真修之法,玄法没人走过,自也是不存在具体法门的。
不过元神能做到之事,观想图当也能做到。修持方法可以不同,但是所要去往的地方却是一样的。
按照惯常办法,他这里就可以以神元向浑章求问,因为他本身层次已在这里,但耗费的神元可能会较多。
但好在现在他已是有了大道六印之一的目印,那便可以以此印望见前路,并看清此中之缺弊。
此时他稍稍调整了一下气机,便开始转运目印,过去片刻,眸中就微微有光芒放出,他此刻看得不是内,也不是外,而自身该行之道。
如果目印有言印的完整程度,那么他推断自己当是可以直接看清楚去往下一个境界的道路。可现在的目印,当是达不成这等可能。
可哪怕只有一点方向,对他来说也已经是足够了,至少他能明确知道自己该往何处去使力,此能避开一些弯路和许多不必要的尝试。
随着目印运转,他看到了一条条道路在眼前展开,其中大多是以他自身认知和所学为根底,向他展示出种种前行的可能。
可以看到,有些道路通向了难以辨别的深处,可谓无限之深远,而有些则是很快就到了尽头,显然照此成就有限。
而有一些道路则很独特,并非是来自他自思自想,也非是他以往所接触过的,这是目印身为大道之印所表达出的一些独特道理。
他看了看,有些道理他能理解,有些则是不能,若是照此行去,似乎更能近道。
可他思索了一下,却是第一个将之放弃了,修道人追逐大道,需要一步步去明了道理,明了自身,相互印证,方才踏实,太过高远的东西,就像是沙土之台,一上去就会垮塌下来。
这里实际上以他自身为基的道路最是稳妥厚实,且以他目前功行,也也不可能抛这些凭空去立造。
这里心意一定,眼前所见道路也是一变,许多消隐退去,唯有两条出现在了面前,这其中之一所显之路,乃是他最能理解也最是契合自身的道路。
而另一条,则是一条从道理上是可能存在的,并且也能走到尽头的道路,你没法否认它,它的的确确在那里,但实际上,你没可能照此行走。
他明白这是大道留下一丝变机,自己是不可能占住的,伸手一拂,这一条路就此消去,只留下了那最后一条路。
他凝视过去,详细看了下来,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