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耐克营销部门的高管就做出判断。
他给董事会的建议是赶紧收购,事不宜迟,甚至可以将报价提升到八千万美金。
但是,董事会却认为将报价忽然提升到八千万美金是一件疯狂的事情,要知道勒布朗詹姆斯为篮球领域的天选之子,他才多少钱?如果让他的团队知道公司给一个名不见经传的菜鸟这么多钱,他们会疯的。
耐克的底线是四千万美金,而且还要绝对的控制权。
在他们看来,这已经超出一线球星所能有的待遇。
而且,他们认为布鲁斯靠着停车场闹剧做营销,肯定持续不了太久。因为娱乐圈很快就有新的绯闻出来,无论是布兰妮还是希尔顿这些娱乐圈的女人都不是省油的灯,她们为了抢占头条什么事情都做得出来。
真正能让球鞋销售走的更高更远的是球员在球场上的表现,球鞋的最大消费群体永远是关心篮球的篮球迷。而不是关心多角恋情的八卦粉丝。
其实,耐克对李真的实力做过专业评估,球鞋公司内部人才济济,养了很多篮球领域的权威专家。他们一眼就能看出新人球员的极限在那儿,这就是耐克极少在选择签名鞋代言人身上栽跟头的原因。
他们内部对李真的评价是……以他天赋、身体素质、篮球智商,他肯定会成为合格的控球后卫,并且打出别树一帜的比赛风格。如果身体厚度持续增加,有机会成为全明星。同时,以他的身份背景,他的影响力有望达到超级巨星级别。
总体而言,这是一个有个人风格、有市场价值的准精英级球员。但永远没有可能在nba独当一面成为主宰球场的超级巨星。
建议当然是签下。
但不建议以太高的价格签下。
然而,就在布鲁斯李宣布参加选秀,他们迅速与比尔达菲接触时,他们却得到一个让他们极度震惊的事情:布鲁斯李竟然自己成立了球鞋品牌。
通过各方面的‘谍报’,他们发现布鲁斯构建的还不是草台班子。全部都是业内顶尖大牛,甚至一些还是高校里的顶尖教授。而且,拿出手的鞋子确实是划时代产品。
这使他们连忙提升报价,这个报价其实更多是冲着球鞋本身、以及设计团队去的。
但是,布鲁斯拒绝了。
这个19岁的高材生显然没有把2000万美金当一回事。
然后就传出他专辑大卖的消息。
再接着,他成为炙手可热的歌星。
然后又在夏季联赛打出一场令公司内部专家颇为赞赏的篮球比赛,他们决定提高报价。但比尔达菲还是拒绝。
随着季前赛到来,布鲁斯打出让人眼前一亮的比赛。
于是,他们这次又将报价提高到3000万美金。
还是拒绝。
并且,他们竟然宣布全美发售。而且营销部门得到的市场反馈是…球鞋预期销售会很好,而且消费群体还是篮球鞋很少触及的非核心用户。
难道布鲁斯真的要走出一条截然不同的路??
这到底是布鲁斯的高点,还是低点?
我们会高位套牢吗?还是说,这个时候正好低位入手?
两方讨论不休。营销部门认为是低位入手,但球鞋设计部门与篮球专家们都担心会高位套牢。因为布鲁斯并没有在球场上打出超级巨星的表现,甚至有人说,如果布鲁斯在球场上打出跟布兰登罗伊一样的表现,马上毫不犹豫的收购他。
可惜,布鲁斯不是布兰登罗伊。布兰登罗伊也没有布鲁斯这么大的圈外影响力,他是个闷罐子,从不声张。
最终,董事会上的讨论结果是,理性战胜感性。
他们决定不再提高报价,要再等一等,等市场冷静下来之后,再与布鲁斯团队谈。
他们相信,现在只是表面的浮华,市场短期的浮涨。
接下来,回到篮球本身。
布鲁斯团队一定会回过头来找自己谈的。
“可以让媒体多写一点他的负面报道。”
某高管会后做出这样的决定。
然而,他们不知道的是。布鲁斯现在正雄心壮志,他对自己充满信心。至于体育媒体上的负面评价,越多越好。总有一天…它会成为自己更加强大的养料。
就好像兰迪弗耶。
这家伙燃烧了他自己,点燃布鲁斯在洛杉矶的前程。
现在湖人论坛上清一色的夸赞,甚至还有不少人等待着球鞋上市马上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