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梁的元宵节,有许多名字,诸如上元节、元夕、元夜等等,这些都是民间的叫法。
史官则在史书中称为正月望日或是正月望夜。
不过最为普遍的还是直接称呼为正月十五。
每年的正月十四、十五、十六这三天,是大梁夜市最为热闹的三天。
这三天也算是男女之间的情人节日,远比七夕更受民间百姓的喜爱。
这一日,数千宫女可以出宫夜游,不过往往会有一些宫女会和情人一起潜逃。
对此,每一年惠安帝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用惠安帝的话来说,人皆有情,既然她们想逃便随她们去吧。
只记得,当初第一次惠安帝放宫女出宫,与情人逃走者达到四分之一,数千宫女出宫,竟然逃了数百人。
从第二年开始,惠安帝便下令,正月十五三日后回宫的宫女,皆赏银三两。
也是从第二年开始,逃走的宫女这才慢慢变少。
除此之外,大梁京都最为热闹的还是赏灯和杂耍。
灯与月交相辉映,点亮了京都的夜晚。
街道两旁,各式各样的灯笼高高挂起,有的形如走兽,有的状似花卉,有的则是精巧的宫灯,流光溢彩,美不胜收。
若是能从天上望下去,大梁的京都如同被点亮的星河,璀璨夺目。
人们身着节日的盛装,她们或三五成群,或成双成对,脸上带着期待和兴奋。
她们在夜市中穿梭,品尝着各种小吃,观赏着杂耍表演。
灯谜猜谜更是吸引了无数文人雅士,他们或沉思或欢笑,灯谜的智慧与幽默。
而今日却与以往不同。
今日,在京都的东南角,这里是原本大梁皇帝的点兵场,此时却是围满了人群。
幸有大内禁军维持治安,要不然,此时的天子点兵场就要被老百姓给踩踏了。
今日,这点兵场已经不再是点兵场,而是变成了镇南王嫡长女,武扬长郡主南宫平月的擂台。
任谁都想一睹这位长郡主的芳容。
更想看看,究竟是什么样的人,居然敢挑战整个皇族的年轻一辈,来比武招亲。
此时的点兵场上不少皇室宗亲王侯皆到场,三品以上的官员也是尽数到场,而惠安帝则是携手正宫皇后坐在了正北方的高台之上。
此时,南宫平月手持白杆长枪,一身青色劲装,一头秀发被系在了身后,如同马尾一般,英姿飒爽。
一人一枪立于点兵场的正中央,颇为抢眼。
点兵场四周,人声鼎沸,无数的目光聚焦在她的身上。皇室宗亲、王侯将相,以及三品以上的官员,都带着好奇和期待,想要看一看这位武扬长郡主究竟有何等本事。
惠安帝坐在主位上,左手边是大梁当今的皇后,而右手边便是镇南王。
在他的身后,还有一个十几岁模样的少年,穿着一身浅绿色蟒袍,正一手扶着惠安帝椅子的椅背,一手往嘴里丢干果仁,时不时的扫视一圈整个点兵场。
对于如此大逆不道的行为,整个点兵场上的官员宗室,没有一个人敢多嘴。
因为这位便是如今大梁皇帝的嫡长子,也是唯一的嫡子,秦王李琦,长公主同父同母的亲弟弟。
如今最为得宠的皇子,将来最有可能继承皇位的皇子。
“王叔,你真是生了一个好闺女,巾帼不让须眉,朕着实是眼馋的紧啊。”
看着场中央那英姿飒爽的南宫平月,惠安帝再度开口赞叹一声。
镇南王只是笑了笑,并没有回话。
随后,惠安帝招了招手,一名宣旨太监便走了出来,打开一卷圣旨,朗声念了起来。
“镇南王张大猛为国开疆拓土,功高盖世,以伤躯为国镇守南疆。
其女南宫平月,持戈统兵,扫平南疆诸多叛逆,有巾帼不让须眉之姿,特加封其为长郡主,为天下郡主之首,封号武扬!
武扬长郡主如今已至桃李年华,朕特许皇族适龄男子与其比武相亲!”
宣旨结束,今日也算是正式的昭告天下,南宫平月正式受封为长郡主。
之后,惠安帝缓缓起身,笑了笑,朗声道:“让朕瞧瞧,今日我李家哪位好儿郎先去领教一下长郡主的武艺?”
周围的看台上,一名看上去大概二十四五岁的男子站了起来,抱拳对着惠安帝的方向行礼。
“陛下,李碧阳愿打头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