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称后主。他在位时间较长,从公元223年至263年,共41年,但在很多历史记载中并不被认为是特别有作为的君主。
### 生平简介
#### 即位之初
刘备于223年病逝,刘禅即位,时年仅十七岁。诸葛亮辅政,成为实际上的政治决策者,这一时期被称为“亮政”,蜀汉国力得到巩固和发展。
#### 诸葛亮逝世后
234年,诸葛亮在五丈原病逝,此后刘禅亲政。虽然他尝试自己管理国家事务,但由于缺乏足够的政治智慧和军事才能,加上身边佞臣的影响,导致了一系列政策失误和军事失败。
#### 蜀汉灭亡
263年,魏国大举进攻蜀汉,面对强敌,蜀汉内部矛盾重重,无力抵抗。同年冬天,成都陷落,刘禅被迫投降,蜀汉宣告灭亡,结束了三国鼎立的局面。
### 后半生
刘禅降魏后,先被封为安乐公,居住在洛阳,后又被晋武帝司马炎封为县侯。据史书记载,刘禅在洛阳的生活相对安逸,直到271年去世,享年64岁。
### 历史评价
历史上对刘禅的评价褒贬不一。一方面,有人认为他过于软弱,依赖诸葛亮等人,没有展现出应有的帝王之才;另一方面,也有观点指出,刘禅在诸葛亮逝世后面临的是极为艰难的内外形势,他的统治并非毫无亮点,至少在一定程度上保持了蜀汉政权的存在,且在降魏之后,避免了更多不必要的战争和民众的苦难。
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笔名鲁迅,是中国近现代最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之一,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 早年生活与求学历程
- **出生与成长**:鲁迅生于浙江省绍兴市一个官宦世家,童年时期享受过较好的教育条件。然而,在他十岁时,家族陷入困境,这段经历对他日后的人生态度产生了深远影响。
- **留学日本**:为了寻求救国之道,鲁迅前往日本留学,最初攻读医学,希望成为一名医生。但是,一次观看反映中国人麻木不仁场景的幻灯片事件深深触动了他,促使他认识到唤醒国民精神的重要性,于是决定弃医从文。
### 创作与思想觉醒
- **早期作品**:回国后的鲁迅,曾在多个学校任教,并开始投身文学创作。1918年发表的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标志着中国现代文学的开端,揭示了封建制度下的“吃人”本质。
- **新文化运动**:鲁迅积极参与新文化运动,倡导白话文,批判封建传统和愚昧迷信,提倡科学与民主,对中国社会的思想解放起到了巨大作用。
### 社会活动与文学成就
- **杂文创作**:鲁迅的杂文犀利尖锐,针对时弊,揭露社会黑暗面,如《呐喊》、《彷徨》系列,这些作品不仅反映了他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也体现了他对人性的深切关怀。
- **翻译与学术贡献**:除了创作,鲁迅还致力于外国文学的翻译,引入了大量俄罗斯和苏联文学作品,拓宽了中国读者的视野,对中国的文学界和思想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 政治立场与晚年人生
- **左翼倾向**:随着社会局势的发展,鲁迅的政治立场逐渐偏向左翼,支持工农大众的利益,反对帝国主义和国民党政府的反动统治。
- **晚年与疾病**:晚年鲁迅身体状况不佳,但仍坚持创作和战斗,直至生命的最后时刻。1936年10月19日,鲁迅在上海病逝,享年55岁。
### 鲁迅的遗产
巴金的“爱情三部曲”实际上是《家》、《春》、《秋》,而非您提到的“家雾雨”。这三部长篇小说以四川成都一个大家庭为背景,讲述了封建社会向现代社会过渡时期的家族兴衰和个人命运的故事,深刻揭示了旧式家族制度的腐朽与新生力量的成长,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作品。
### 《家》
《家》是三部曲中的第一部,主要讲述了一个典型的封建大家族——高家的日常生活和内部冲突。主人公觉慧、觉民和觉新分别代表了不同性格和选择的年轻人。小说通过对觉慧的反抗精神、觉新的妥协态度和觉民的温和变革的描述,展现了新一代知识分子对封建束缚的抗争。
###